根據《岷州志》記載:古岷州地區的后氏分兩大支,一支在今天的甘肅省定西市岷縣縣城及中寨、梅川等鄉鎮,總人口大約6萬人左右。根據新華 社記者后志良調查,甘肅岷州地區后氏另一支分布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盛產當歸的柏林鄉上巴都村、柏林口村及石達灘村,總人口大約1200人左右
后姓起源
一是出自太昊氏,後照的后代姓后。據《姓氏考略》載,上古東邑部族首領太昊的孫子後照的后代。明清兩代之后,甘肅岷縣、甘肅卓尼縣柏林鄉及湖北、河南信
陽、河南開封、河北、云南、山東青島、北京市、上海市等地方多出此姓。居住比較集中的地區是甘肅岷州地區、河南、湖北、云南等地。
二是出自共工氏之后,以官名為氏。據《風俗通義》載,相傳炎帝后代共工氏有子名叫句龍,在黃帝時擔任后土(古代掌管有關山川土地事務及農業生產的官職), 死后被封為“灶神”,夏、商、周三代之后,一直為人們祭祀著,其后代就以官名的一字為姓,稱為后氏。《姓纂》云:“后土之后。”《路史》及《潛夫論》載: “春秋時魯、楚公族有后氏。”
三是出自姬姓,以封邑名為氏。西周時魯孝公的兒子公子鞏的封邑郈,謚號郈惠伯。他的后代以邑名為氏,稱為郈姓;后來省去右邊的邑旁為后氏,稱后姓。
分布和遷移
(缺)后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遠古時候的著名的東夷部族首領也稱太昊,太昊有個孫子叫後照,後照的后代形成了後姓。現在簡寫成后字,
但在百家姓中,後、后是兩種姓,有不同的起源,后姓的淵源在于遠古部落首領共工,共工的兒子叫句龍,官職為后土管理土地耕作。句龍的子孫取后土官的后字作
為姓。而現在後姓的人,往往簡寫成后姓,不管怎么說,這兩種姓都有榮耀而悠久的淵源。后氏在***早期歷史上的后姓名人,幾乎全是山東人:春秋時代,孔子的
弟子后處,是齊人;漢時傳詩、禮之學,對***傳統文化有深遠影響的后蒼,為山東郯城人。和不少的姓氏一樣,后姓雖未發展成一個繁盛家族,但經過無數代的播
遷和繁衍,其子孫早已遍布天下。如明宣宗宣德年間鎮守岷州二十余年,號令嚴明,番夷畏服的名將后能,便是當時的岷州亦即現在的甘肅岷縣人。今四川省儀隴
縣,甘肅省固原縣,湖南省寧鄉縣,安徽省宣城縣等地,均有后氏人家。在文字應用上,“后”字和“後”字在很多地方可以互通,因此,“后”氏與“後”氏的界
限越來越小,今天有一些“后”姓者,可能有些是“後”氏訛傳而得的。現代“後”字多簡為“后”字,但後氏與后氏,在百家姓的歷史發展中,卻各有不同的淵
源。但在今天都簡寫成后姓,不分彼此。
洮州和岷州分別于1379年和1378年從河州衛中分出設衛。洮岷地區的藏族土司中著名的有洮州的昝氏、卓尼的楊氏,岷州的趙氏、虎氏、后氏等。 尤其以后氏為主。根據《岷州志》記載:古岷州地區的后氏分兩大支,一支在今天的甘肅省定西市岷縣縣城及中寨、梅川等鄉鎮,總人口大約6萬人左右。根據新華 社記者后志良調查,甘肅岷州地區后氏另一支分布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盛產當歸的柏林鄉上巴都村、柏林口村及石達灘村,總人口大約1200人左右, 民族成份主要是藏族。村民主要從事當歸藥材種植、牦牛、綿羊養殖等。 岷州后氏的始祖名后朵兒只班,他在洪武二年歸附明朝,委任為宣武將軍,洪武十年受封為岷州衛土司。后土司的家族或屬民中在明代還出過受封為大智法王的 班丹扎喜等高僧。班丹扎喜生于1377年,十五歲時出家為僧,二十八歲時到南京朝見永樂***,即留在京城任職。
姓氏始祖
公子鞏。後與后在古代是兩個不同的姓氏,在今天都簡寫成后姓,不分彼此。過去,後氏是傳說中上古時期東夷族首領太嗥的后代子孫。太嗥又稱太昊或大昊,就是
古帝伏羲氏的別稱。根據《姓氏考略》的記載:“太嗥孫後照之后,今開封有此姓,望出東海也。”由此可知,後氏是以“王父字得氏”。老家東海,即今江蘇東海
縣一帶。后氏的源流有二:一是源出于姬姓,四周有魯孝公的兒子公子鞏的封邑在郈邑(今山東省東平),謚號郈惠伯,他的子孫以郈為氏,后又去邑以后為氏。二
是相傳炎帝的后代共工氏之子句龍為后土(掌管土地事務的官職),死后被封為社神,其后代子孫以后為姓,稱后氏。后氏族人尊公子鞏為后姓的得姓始祖。
郡望和堂號
郡望
據《郡望百家姓》中有記載云:后氏望出東海。有二處:岷州郡:現在的甘肅岷縣及卓尼縣上巴都一帶。東海郡:漢代的置的東海郡,在今山東省郯城縣一帶。東海郡:東魏及隋唐時代的東海郡,相當于今江蘇省東海縣以東,淮水以北地區。
堂號
裕政堂:明時陜西市政司參議后敏,放寬政策,采取富民政策,使人民康樂。裕政是寬、開拓、富民的政治。他為人忠厚和樂,愛民如子。深受人民愛戴。
姓氏名人
后稷:中國古代周族的始祖。傳說是邰氏之女所生,初生時曾被遺棄,故名棄。在堯、舜時代(公元前21世紀以前)為農官,封地于邰,號后稷,別姓姬氏。據說
他善于種植多種糧食作物,教民耕種。后來周族奉他為始祖,并認為他是最早種稷和麥的人。傳說中的堯、舜時代,農業還很原始,后稷對當時農業(種植業)的發
展做出過貢獻,因而許多古籍如《詩經·生民》、《尚書·舜典》及《史記·周本記》等都歌頌和記述了他的功績。所以后來西周(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771
年)時設置的農官,就稱為后稷。
后羿:又稱“夷羿”,相傳是夏王朝東夷族有窮氏的首領,善于射箭。當時夏王“啟”的兒子“太康”耽于游樂田獵,不理政事,被后羿所逐。太康死后,后羿立太 康之弟仲康為夏王,實權操縱于后羿之手。但后羿只顧四出打獵。后來被親信“寒浞”所殺。神話傳說“后羿”是“嫦娥”的丈夫。后羿在的時候。天上有十個太 陽,燒得草木,莊稼枯焦,后羿為了救百姓,一連射下九個太陽,從此地上氣候適宜,萬物得以生長。他又射殺猛獸毒蛇,為民除害。民間因而奉他為“箭神”。
后處:姓后,名處,字子里,春秋末期齊(今山東省)人,為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潛心傳播儒學。唐開元年間封“營丘伯”,宋又加封“膠東侯”。
后勝:戰國末年,后勝任齊王建的宰相,秦知道后勝貪財,便派人送重金給他。后勝的賓客、仆從也經常收受秦國的金錢。于是他們共同力勸齊王不要出兵援助其他諸侯國,致使秦得以將其他諸侯國各個擊破。
后朵兒只班:藏族,甘肅岷州人士(今天的甘肅岷縣一帶),他在洪武二年歸附明朝,委任為宣武將軍,洪武十年受封為岷州衛土司。
后顯:藏族,甘肅岷州人士(今天的甘肅岷縣一帶)。根據專家考證,明朝初年多次奉命入藏與烏思藏各地方首領聯系的明朝著名的使者后顯即是出身于岷州后土司 家族。后顯在永樂時任朝廷的宦官,與三寶太監鄭和一樣,是永樂***所親信的重要官員。他在年老告退回鄉時,明朝還派了兩個漢官護送,在他的故鄉岷州興建了 圓成寺。
后法王:又名后班丹扎喜,藏族,甘肅岷州人士,生于明朝(1377年),十五歲時出家為僧,屬岷州地區家世顯赫的后土司家族之人。二十八歲時到南京朝見永樂***,即留在京城任職。
后敏:明朝文士,永樂年間舉為進士,官職唯陜西布政使司參議。他為人忠厚和氣,性情恬淡自如,而于政事勤力親為,很負責任。
后禮、后祺:清朝的兩位畫家,他們都是無為地方人,可以想見當時無為的後姓家庭,崇尚儒雅,喜好書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