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姓是中國人口最多的第八十一位姓氏,在川、滇地區頗有影響。當今段姓人群大約占了全國人口的0.22%,總人口大約在270多萬。
段的名義
《說
文》:段,指錘擊,以錘擊物。金文的段字,像手持錘在崖下鑿石錘擊之形,兩小點代表打碎的石屑,是一會意字。它的引申之義為錘擊,所以,凡是以段為偏旁的
字,如鍛,大多有錘打之義。后來又引申為部分之義,如分段、段落等。段人當以打石或打鐵作為自己的職業,因而段人以此為氏族的圖騰,命名段氏族之名和族
徽,段人居住過的地方稱段,最終形成段姓。
段姓的起源與演變
漢族段姓來源主要有兩大支:姬姓和贏姓。
第一支源自姬姓。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封其弟姬友于南鄭,在今陜西華縣東,史稱鄭桓公。鄭桓公之后為鄭武公,在東鄭即位,建立了鄭,都新鄭,即今河南新
鄭。鄭武公之后為鄭莊公,莊公之弟叔段初封京,封地在今河南滎陽京襄村,號太叔,稱京城太叔,或稱太叔段。公元前722年,太叔段謀反,為鄭莊公所伐,北
渡黃河逃到共邑,今河南輝縣,史稱共叔段。共叔段死后,鄭莊公賜共叔段之子共仲為侯氏。其中一支后裔以共叔段的字為氏,這支姬姓段氏有2700多年的歷
史。
第二支系出贏姓。高陽氏顓頊的后裔皋陶,贏姓。皋陶氏族的首領在堯舜時代世為大理官,即刑官。夏朝時其后裔以官名為氏,有理氏。商末大臣理征被害,其妻攜
幼子理利貞出逃于今河南西部嵩縣的伊水旁,靠樹上的果子(木子)才以存活,遂改理氏為李氏。春秋時大名鼎鼎的思想家、道教的鼻祖李耳(即老子),是理利貞
的后裔。春秋時老子之裔孫李宗為魯國大夫,先食采于段,今山東濟南歷城西的段店,后封于干,今山東冠縣北的干集,其子孫隧以二封地名合為段干氏。至魏文侯
時段干木之子段隱如改單姓為段,贏姓段氏的歷史有2400多年。
外族基因的流入
第三支出自外族的改姓。在漢朝前,一支姬姓段氏北遷人鮮卑,居遼西徒河,與鮮卑人融合而成為段部。兩晉南北朝時,一直活躍于華北地區,隋唐之際全部落融入
漢族。甘肅武威的一支段姓南下進入云南大理地區,到五代后晉時建立了大理國。大理國的后裔除一部分成為今天的白族先祖外,其余均逐漸融入漢族。這是中國姓
氏演化過程中,先夷化后漢化的典型事件。西南漢族多段姓正是這個原因。
歷史上段姓的分布和遷移
先秦時期發源于河南的段姓,隨后向北的河北,東北的山東、遼寧擴散。秦、漢時期,段姓主要向西北的陜西、甘肅移民,隨后南下入四川,進而入云南。東晉南北
朝時,段姓移民湖北、江西,隨后散播到安徽、江蘇、浙江。唐朝時期,段姓已經出現在長江南面的湖南。宋朝時段姓進入了福建,明朝時段姓已經分布到大江南
北。
宋朝時期,段姓大約近12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16%,排在第一百〇五位。段姓第一大省是山西,約占全國段姓總人口的26%。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
山西、河南、江西、湖南,這四省段姓大約占段姓總人口的76%,其次分布于河北、福建、廣東,這三省的段姓又集中了16%。全國形成了北部晉豫、南面贛湘
兩塊段姓人口聚集區。
明朝時期,段姓大約有19萬余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21%,排在第九十位。宋、元、明600年中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段姓人口增長快于全國人口的
增長。山西為段姓第一大省,約占總段姓人口的22.5%。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西、云南、甘肅,這三省段姓大約占段姓總人口的43%,其次分布于江
蘇、山東、湖南、陜西,這四省的段姓又集中了30%。宋、元、明600余年,段姓的分布總格局變化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西北部和西南遷移。全國重新形
成了西北部晉秦甘、西南四川、東南江蘇三大塊段姓人口聚集地區。
當代段姓的分布和圖騰
當代段姓的人口已達270多萬,為全國第八十一位姓氏,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22%。從明朝至今600年中段姓人口由19萬激增到270多萬,達14倍
多。自宋朝至今1000年,段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上升的態勢。在全國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四川、云南、河南三省,大約占段姓總人口的33%,其次分布于山
西、湖北、河北、湖南,這四省的段姓又集中了30%。四川居住了段姓總人口的12%,為段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了西南川滇、北部豫晉二塊高比率段姓區域。
在600年期間,段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了很大的區別,由東部繼續向西部汗移,同時向華中、華北的回遷十分強勁。
段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見圖81)表明:段姓主要分布在川滇和豫晉地區。在云南、四川南部、黔桂西端、鄂皖贛連接部、河南大部、山西、河北西南部、
陜西東部、內蒙古中部、吉林西北,段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48%以上,中心地區達到3.4%以上,上述地區覆蓋面積約占國土總面積的13.7%,
居住了大約28%的段姓人群。在川渝大部、黔桂中西部、鄂皖湘贛大部、陜甘南部、山東西部、河北大部、京津、山西南部、寧夏大部、甘肅東部、內蒙古中西部
和東部、黑吉蒙連接部,段姓在人群中的頻率在0.32%—0.48%之間,分布的覆蓋面積占了國土總面積的22.2%,該地區居住了大約46%的段姓人
群。
段姓的傳統文化
郡望和堂號
段姓的郡望主要有京兆、武威、遼西、齊郡。段姓的堂號除與郡望同名外,主要還有君軾堂?!熬Y”堂號典出戰國時段干木。段干木是賢人,魏文侯親自登門拜
訪,他不肯做官,跳墻躲避了。魏文侯很器重他,每次從段干木家門經過,一定站起、伏在車上的橫木上以示敬意,他解釋說:“段干木是位大賢人,我怎能不伏軾
呢?”軾,就是古代馬車廂前面供立乘者憑扶的橫木。伏軾就是致敬之義。
楹聯 段姓的重要楹聯有以下四副:
踰墻避主;擊笏除奸。
學博酉陽;忠留丹笏。
平羌錫士;夢鳳呈祥。
文稱二妙;國立一王。
名人頻率和宗族先賢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段姓歷代名人85名,占總名人數的0.19%,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一百〇一位;段姓的著名文學家占中國歷代文學家總數的
0.12%,排在第一百三十一位;段姓的著名醫學家占中國歷代醫學家總數的0.12%,排在并列第一百一十七位;段姓的著名美術家占中國歷代美術家總數的
0.11%,排在并列第一百三十九位。
歷史上段姓重要人物有:西漢名將段會宗;東漢并州刺史、新豐侯段颎;西晉遼西公段務目塵;東晉十六國后涼涼州牧段業;唐朝大將段志玄,文學家段成式,宰相
段文昌;五代后晉大理國君主段思平;北宋金國文學家段克己、段成己;清朝文字訓詁學家兼經學家段玉裁;民國皖系軍閥首領段祺瑞;中國工農***第六軍參謀長
兼第一縱隊司令段德昌。
段姓血型
段姓人群的血型分布總的是:O型占33.4%,A型占29.1%,B型占28.6%,AB型占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