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氏起源 褚氏起源](/zb_users/upload/0/144.jpeg)
褚姓是占中國人口較多的第二百‘二十五位姓氏,江浙、渤海灣是褚姓比較集中的地區。當代褚姓人群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029%,總人口大約有36萬。
褚的名義
褚,古代指士兵,以其穿赭衣得名。赭,紅褐色。褚,也為地名,在今河南洛陽南。
褚姓的起源與演變
褚姓出自子姓。春秋時宋共公之子名段,字子石,食采于褚,故地在今河南洛陽南之褚氏亭,號日褚師,生公孫肥,子孫因以為褚氏。子姓褚氏約有2500多年的歷史。
外族基因的流入
褚姓在歷史上血統單一,一直沒有發生其他民族改褚姓之事,直到近代在蒙古族、滿族、回族、傈僳族中才出現褚姓。
歷史上褚姓的分布和遷移
宋朝時期,褚姓大約有2萬8千人,主要分布于河北、湖北、安徽、江蘇、浙江等地。明朝時期,褚姓發展到3萬2千人,當時浙江、江蘇、山西、河北為褚姓比較集中的地區。
當代褚姓的分布和圖譜
當代褚姓的人口大約有36萬,為第二百二十五位大姓姓氏,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029%。目前褚姓的第一大省為浙江,大約占全國褚姓人口的18%,浙江、
遼寧、山東、江蘇、河南是褚姓的主要分布區,五省褚姓大約占全國褚姓人口的59%。其次分布于河北、湖北、上海、山西等省市。全國基本形成了以江浙、渤海
灣為重心的褚姓的重要聚集地。
褚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在蘇滬皖、浙江大部、江西北端、鄂豫魯大部、山西中部、河北南部和東北、遼吉、黑龍江西南、內蒙古東部、貴州東部、重慶
東南、湖南西部、廣西北端、四川西部、云南北部,褚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為0.06%以上,中心地區可以達到0.3%以上,以上覆蓋面積約占國土總面積的
26.7%,居住了大約69%的褚姓人群。在浙江南端、閩臺北部、江西中部、湖南西部和北部、黔桂西部、云南東部、四川中部、渝陜大部、湖北西部、河南西
端、山西南段和北部、內蒙古中部、寧夏北部、甘肅中部、青海東部、黑龍江北部,褚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04%—0.06%之間,以上覆蓋面積約占國土
總面積的24.8%,居住了大約22%的褚姓人群。
褚姓的傳統文化
郡望和堂號 褚姓的郡望和堂號均為河南?!昂幽稀碧锰柕涑鎏瞥捡宜炝?。褚遂良博涉文史,尤其書法卓絕,流芳千古。唐太宗時為起居郎,后升諫議大夫,受遺詔為宰相,并被封為河南郡公。
楹聯 有關褚姓的重要楹聯有以下五副:
春云比潤,秋月齊明。
江左名流,河南望族。
遂良文史,季野春秋。
散騎學士,海鶴風姿。
封霜鐵石,偉哉社稷之臣;云月春秋,雋矣瑰琦之器。
家譜 目前上海圖書館收藏褚娃族譜5部,全國其他單位的圖書館還收藏褚姓族譜13部。
名人頻率和宗族先賢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褚姓歷代名人47名,占總名人數的0.1%,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一百六十三位;褚姓的著名文學家占中國歷代文學家總數的
0.16%,排在并列第一百零九位;褚姓的著名醫學家占中國歷代醫學家總數的0.06%,排在并列第一百八十七位;褚姓的著名美術家占中國歷代美術家總數
的0.12%,排在并列第一百三十三位。
古往今來,褚姓也產生過不少著名人物:西漢史學家褚少孫,梁相褚大;東晉征北大將軍褚裒;南朝宋會稽太守褚淡之南朝齊南康郡公、尚書令褚淵,散騎常侍褚
炫;唐朝散騎常侍、陽翟縣侯褚亮,書法家、宰相褚遂良,舒國公、左散騎常侍褚無量;北宋宣和進士褚承亮;清乾隆進士褚廷璋;當代電工學家褚應璜。
褚姓血液
褚姓人群總的血型分布是:O型占33.1%,A型占29.1%,B型占28.8%,AB型占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