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嚴姓的人口已達到220萬,排在全國第九十四位,大約站全國人口的0.18%。在全國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湖北、江蘇、廣東、四川、浙江五省,大約站嚴姓總人口的56%。
嚴的名義
《說文》解釋:“嚴,教命急也。”繁體嚴字的下部是敢字,在金文中,敢字像人手持獵叉迎面刺擊野豬之形,顯示場面十分險峻。而“廠”則表示發(fā)音,廠的本義
是山崖,以借意表示人獸搏斗如臨懸崖之險境,使人不自覺地驚呼起來,叩字的本義就是大聲呼叫。嚴字的本義是緊急、急迫。
嚴人是與野獸搏斗十分有經驗的人群,肩負著氏族的食物供應重任,因此,嚴人崇拜能獵取野獸的體魄雄壯的勇敢者,以此為氏族的原始圖騰,命名氏族和族徽。嚴人所長期居住之地稱嚴地,建立了城堡稱為嚴邑,最終建立了嚴國,出現(xiàn)了嚴姓。
嚴姓的起源和演變
嚴姓主要有兩大支:古嚴國和羋姓。
第一支出自古嚴國。在堯舜時期已經有嚴國,堯時代的名士許由之友嚴僖,戰(zhàn)國時韓國人嚴遂,都是嚴國的后裔。古嚴國的族屬和古址已不可稽考了。根據歷史上嚴
氏的分布留下了一些帶嚴字的地名推測,估計古嚴國應在斤河南洛陽一帶。嚴國很可能在夏商時已經滅亡,之后嚴人一部西遷,到過四川西昌一帶,而向東遷移的駐
留過浙江建德地區(qū),南移一部嚴人定居于湖北武***地區(qū)和湖南益陽地區(qū)。嚴氏的歷史至少有4000多年。
第二支出自羋姓,春秋時楚莊王的后裔中一支以其謚為氏,是為莊氏。東漢時,為避明帝劉莊的名諱,命天下莊姓改姓,依據莊、嚴兩姓都認為是出自楚莊王之后,不許互相通婚。羋姓嚴氏的歷史也有1900多年。
外族基因的流入
嚴姓氏族中與其他姓氏一樣也融入其他民族的血液,最重要的事情是在東晉末十六國時,后燕的丁零人的嚴氏族隨慕容氏族進入中原,成為河南嚴氏的一部分。北魏
時川東鄂西的巴人中有嚴氏族,不久也成為西部漢族嚴氏的一部分。這丁零和巴人中的嚴氏族的先人可能是古嚴國人西遷的后裔與當?shù)赝林幕煅巳骸?
歷史上嚴姓的分布和遷移
先秦時期,嚴姓氏族勢小力弱,發(fā)展十分緩慢,主要在西北部。到東漢以后,羋姓嚴氏的加入,發(fā)展很快,在江浙地區(qū)形成嚴氏的聚集區(qū)。到三國、兩晉時,西部丁
零部和巴人的嚴氏同化為漢人,并在西北的馮翊、天水、華陰形成了三支望族,這是嚴姓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到唐宋時期,嚴姓已經廣泛分布在長江流域地區(qū)。
宋朝時期,嚴姓大約有12萬多人,大約占全國人口的o.16%,排在宋朝時的第九十九位。湖南為嚴姓的第一大省,居住了嚴姓總人口的50%,其次分布于福建、安徽、河北、山西、湖北、浙江等省。全國形成以湖南和川東為中心,沿長江向東階梯遞減的嚴姓聚集分布帶。
明朝時期,嚴姓大約有37萬多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4%,一躍上升為明朝第六十四位姓氏。浙江是嚴姓第一大姓,約占總嚴姓人口的23%。浙江、陜西、江
西、江蘇是嚴姓的主要聚居地,四省嚴姓大約占嚴姓總人口的近70%。其次分布于福建、四川、廣東等省。原嚴姓大省湖南嚴姓人口急劇減少,主要向南和向東遷
移,另一嚴姓大省四川的嚴姓向北方陜西移動,這樣全國嚴姓重新形成以東南浙贛蘇、西北陜晉為中心的兩大塊嚴姓聚集區(qū)。
當代嚴姓的分布和圖騰
當代嚴姓的人口已達到220萬,排在全國第九十四位,大約站全國人口的0.18%。在全國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湖北、江蘇、廣東、四川、浙江五省,大約站
嚴姓總人口的56%。其次分布于湖南、廣西、江西,這三省的嚴姓又占13%。湖北居住了嚴姓總人口的18%,為嚴姓第一大省。目前全國已形成西起四川、東
至江浙的長江流域嚴姓人口聚集區(qū)。
嚴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見圖94)表明:在贛浙滬、粵瓊桂、蘇皖鄂大部、重慶、川黔湘大部、福建大部、陜西南部、甘肅中西段、青海東北,嚴姓一般占
當?shù)厝丝诘谋壤?.24%以上,中心地區(qū)可達0.6%以上,上述地區(qū)覆蓋面積約占了國土總面積的24.8%,該地區(qū)居住了大約77%的嚴姓人群。在福建
東南、臺灣、湖南西端、貴州東部、云南大部、四川西段、甘肅南部、青海東南、寧夏、陜西北部、山西西南、內蒙古西部、豫魯大部、湖北西北角、皖蘇北端,嚴
姓一般占當?shù)厝丝诘谋壤?.08%-0.24%之間,其覆蓋面積占了國土總面積的20%,該地區(qū)居住了大約18%的嚴姓人群。
郡望和堂號:嚴姓有馮翊、天水、華陰等郡望。嚴姓著名的堂號還有富春堂。“富春”堂號典出東漢嚴光。嚴光,字子陵,年
少時曾與漢光武帝劉秀同學。到劉秀當上***時,把嚴光請到京城,晚上那個同床共眠,并封他為諫議大夫,他不愿意過這種仕宦生活,堅辭回歸,到富春山隱居起
來,所以有富春堂之說。
楹聯(lián):嚴姓的重要楹聯(lián)有四副:
會稽賢守;藕蕩漁人。
循居剡曲;賣卜成都。
萬石嚴嫗,賢揚東海;三休居士,高臥中林。
富春垂釣,人欽肥遁之風;
天祿談經,獨晰公羊之旨。
家譜:目前在上海圖書館中收藏嚴姓族譜49部,全國其他單位和美、日等國的圖書館還收藏嚴姓族譜128部。
名人頻率和宗族先賢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嚴姓歷代名人123名,占總名人數(shù)的0.27%,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八十一位;嚴姓的著名文學家占中國歷代文學家總數(shù)的
o.39%,排在并列第六十位;嚴姓的著名醫(yī)學家占中國歷代醫(yī)學家總數(shù)的0.36%,排在并列第五十五位;嚴姓的著名美術家占中國歷代美術家總數(shù)的
0.33%,排在并列第六十四位。
嚴姓歷代被載入史冊的重要人物有:戰(zhàn)國韓國大臣嚴遂;西漢“嚴氏”今文春秋學的開創(chuàng)者嚴彭祖,辭賦家嚴助、嚴忌,涿郡太守嚴延年,隱士嚴君平;東漢名士嚴
子陵(即嚴光),佛教翻譯家嚴浮調;唐朝詩人嚴維;南宋文學批評家嚴羽;明朝宰相嚴嵩,琴家嚴激;清朝文學家嚴可均、嚴繩孫,詩人嚴遂成,實業(yè)家嚴信厚;
清末民初之際啟蒙思想家兼翻譯家嚴復,教育家嚴修;當代物理學家兼教育家嚴濟慈,哲學家嚴群,經濟史學家嚴中平,社會學家兼犯罪學家嚴景耀,臺灣名流嚴家
淦。
嚴姓的血型
嚴姓人群的血型分布總的是:0型占35.9%,A型占29.4%,B型占26.6%,AB占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