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氏起源 奚氏起源](/zb_users/upload/0/61.jpeg)
奚姓是占中國人口較多的第二百八十一位姓氏,在蘇、滬地區(qū)有一定的優(yōu)勢。當今奚姓人群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015%,總?cè)丝诖蠹s有19萬。
奚的名義
奚,
本義為捕捉來的奴隸。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奚字,上方是一只手,手的右側(cè)或左側(cè)是一條繩索的圖形,繩索直連在一個人上,而且是一個大字的人形,表示成年人。
《周禮·天官·冢宰》有:“酒人淹十人,女酒三十人,奚三百人。”奚應是制灑的低層女奴。奚人應是專門管理酒奴的一群氏族,特別是管理奚這樣的酒奴的氏
族,奚人以管奚奴權(quán)為氏族的原始崇拜圖騰,并命族名和族徽,奚人所居之地稱奚,所建之城稱奚邑,最終出現(xiàn)奚姓。
奚姓的起源
漢族奚姓來源有兩支:任姓和贏姓。
第一支系自任姓。黃帝后裔,夏朝時做車正之宦的奚仲,初封于薛之奚地,故地在今山東滕州南,春秋時國滅,族人遷于邳,故地在今江蘇邳縣:其后以國為氏。任姓奚氏的歷史大約有2700年。
第二支系自贏姓。奚,春秋時古黃國一邑名,故地在今河南潢川西之奚店,奚亦作傒,黃國后裔傒君叔單食采于奚,其后有奚氏。
外族基因的流入
奚姓進入魏晉時代,出現(xiàn)了其他民族血液流入的事件,北魏孝文帝改宗室之姓達奚氏為奚氏,又北魏宗室之姓拓拔氏一部也改奚氏,又烏丸部姓薄奚氏集體改為奚
氏。北宋時,遼奚六部酋帥之姓,是以部為姓的奚氏。清初,滿洲八旗姓喜塔喇氏、滿洲人姓奚哈氏、奚爾佳氏、希赫特氏,后均有一部分改姓奚氏。
歷史上奚姓的分布和遷移
宋朝時期,奚姓大約有3萬4千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04%,排在大姓姓氏中第二百位以后。奚姓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安徽,其次分布于河北、浙江等地。
明朝時期,奚姓大約有2萬8千人,江蘇為奚姓第一大省,約占奚姓總?cè)丝诘囊话耄浩浯畏植加诎不铡⒄憬⒑?、山東等地。
當代奚姓的分布和圖騰
當代奚姓的人口大約有19萬,為第二百八十一位大姓姓氏,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015%。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奚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下降的態(tài)
勢。在全國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江蘇、上海、廣西、重慶等省市,江蘇居住了奚姓總?cè)丝诘? 8%,為奚姓第一大省。
奚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見圖281)表明:在蘇皖大部、上海、浙江北齠、川渝黔甘肅大部、寧夏、陜鄂西南、桂云大部、海南、廣東東西兩端、
黑吉大部、內(nèi)蒙古東北,奚姓占當?shù)厝丝诘谋壤话阍?.04%以上,中心地區(qū)達到0.9%以上,上述地區(qū)覆蓋面積約占國土總面積的32.4%,居住了大約
80%的奚姓人群。
奚姓的傳統(tǒng)文化
郡望和堂號 奚姓的郡望有譙郡、北海。奚姓以“魯侯”為其堂號?!棒敽?堂號典出西漢奚涓。奚涓追隨漢高祖劉邦,先為高祖的文書(舍人)起兵于沛縣,入漢后,以將軍出征定諸侯,被封魯侯,為元封十八侯之一。
楹聯(lián) 有關的奚姓重要楹聯(lián)有以下四副:
世稱忠孝,邑號廉能。
古傳車正,名列孔門。
元封十八人之列,圣門七十子之徒。
文武兼?zhèn)湮舨?,詩書俱妙有鐵生。
名人頻率和宗族先賢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奚姓歷代名人24名,占總名人故的0.05%,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二百三十九位;奚姓的著名文學家占中國歷代文學家總數(shù)的
0.01%,排在并列第三百二十五位;奚姓的著名醫(yī)學家占中國歷代醫(yī)學家總數(shù)的0.04%,排在并列第二百三十九位;奚姓的著名美術家占中國歷代美術家總
數(shù)的0.05%,排在第二百〇六位。歷史上奚姓重要人物有:春秋時孔子弟子奚容蕆;西漢魯侯奚涓,太原尉、成陽侯奚意;北朝北魏恒農(nóng)王、萬騎大將軍奚斤,
右衛(wèi)將軍、河南尹奚***,并州刺史奚牧;唐朝中書舍人奚陟,造墨名家奚鼐;北宋大理卿奚士遜;明朝嘉靖進士、延平府同知奚世亮;清朝道光武進士、廣西提督
奚應龍,篆刻家、畫家奚岡;當代京劇演員奚嘯伯。
奚姓血型
奚姓人群總的血型分布是:O型占34.7%,A型占29%,B型占27.7%,AB型占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