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姓有多少人口
俞姓是中國人口最多的第一百一十九位姓氏,在長江三角洲俞姓占優勢。當代俞姓人群大約占了全國人口的0.11%,總人口大約有140萬。
俞姓的起源與演變
俞姓源出主要有兩支:俞跗和姬姓。
第一支出自黃帝時良醫俞跗。據說俞跗的醫術不僅限于“對癥下藥”。實際已能“割皮解肌,洗滌五臟”,達到去病根的水準,被稱為“俞”,是痊愈之意,因此姓俞。這位名醫之后為俞氏,中國俞姓多數尊俞跗為先祖。
第二支源自姬姓。春秋時鄭公子渝彌,周桓王時為鄭司徒,后立別族為渝氏,渝氏歷秦、漢,至漢景帝時分出喻氏、俞氏。所以渝、喻、俞三姓同組,而且史書上有時也互通。姬姓俞氏的歷史有1800多年。
外族的基因流入
俞姓氏族中很少有其他民族血液的融入,到清朝初才發生滿洲八旗姓尼瑪哈氏、蒙古人姓海拉蘇氏等一部分改姓俞氏事件,東北俞氏與這兩支滿蒙氏族改姓有關。
歷史上俞姓的分布和遷移
出現俞姓以后,其活動主要在陜兩、河南一帶。向東、向北一路遷移,到晉朝時,俞姓的足跡已達到河北、山東。唐朝時俞姓向江南發展很快,當時河北滄州地區,山東曲阜、滕州,浙江紹興,俞姓已經成為當地的望族。到宋朝時,俞姓向東南進一步聚集,并散布于南方各地。
宋朝時期.俞姓約有2l萬余人,大約占了全國人口的0.27%,排在第七十一位。俞姓當時主要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西.三省俞姓大約占了俞姓總人口的60%。其次分布于廣西、江蘇、福建、河南、河北、山西。浙江為俞姓第一大省,約占全國俞姓總人口的27%。全國基本上形成了以長江三角洲地區為中心的俞姓聚集區。
明朝時期,俞姓大約有41萬,約占全國人口的0.44%,排在第五十七位。浙江仍為俞姓第一大省,約居住了俞姓人口的50%。全國俞姓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西、江蘇、安徽,此四省大約占全國俞姓總人口的94%。俞姓人口主要由北向東南地區遷移。俞姓更加集中于長江三角洲地區。
當代俞姓的分布和圖譜
當代俞姓的人口已有140萬,為全國第一百一十九位姓氏,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11%。自宋朝至今1000年來俞姓人口增加率是呈A形的態勢。目前俞姓的第一大省仍為浙江,大約占全國俞姓人口的30%。全國俞姓主要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西、江蘇,這四省集中了俞姓人口的72%。其次分布于上海、遼寧、福建、廣西。全國形成了以長江三角洲為中心的俞姓分布區。
俞姓在人群中分布在浙滬、皖蘇大部、湖北東端、贛閩北部、廣西中部、云南大部、甘肅中部、青海東部、寧夏西段、遼寧西南,俞姓在當地人群中分布頻率大約在0.24%以上,中心地區可以達到1.1%以上,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占了全國總面積的10.4%,該地區居住了大約65%的俞姓人群。在皖蘇北端、魯豫東部、湖北中部、贛閩南部、臺灣、廣東東北和西部、湘桂大部、川云西部、貴州南部、寧夏大部、甘肅南都和西部、遼寧大部、內蒙古東南和西部,俞姓在當地人群中分布頻率大約在0.08%-0.24%之間,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占了全國總面積的23.4%,該地區居住了大約24%的俞姓人群。
俞姓的傳統文化
郡望和堂號 俞姓郡望主要有河間、河東、江陵。俞姓以正氣為其堂號,“正氣”堂號典出明朝的俞大猷。俞大猷熟悉兵法,做福建總兵時,率領“俞家軍”抗擊倭寇,成為一代名將。他住的屋稱“正氣堂”,還著作《正氣堂集>。其后裔遂以正氣作為堂號。
楹聯 俞姓的重要楹聯有以下五副:
志在山水;意放林泉。
星溪十友;河間四公。
漁家寄傲;云谷藏書。
負土葬姑,俞妻盡孝旌門貸粟,俞族同居。
工詩曉律,得高山流水之音;
勵俗育嬰,征連理嘉禾之異。
家譜 目前在上海圖書館中收場俞姓族譜86部,全國其他單位的圖書館還收藏俞姓族譜213部。
名人頻率和宗族先賢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俞姓歷代名人140名,占總名人數的0.31%,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七十六位;俞姓的著名文學家占中國歷代文學家總數的0.28%,排在并列第七十九位;俞姓的名醫學家占中國歷代醫學家總數的o.6%,排在并列第三十八位;俞姓的著名美術家占中國歷代美術家總數的0.51%,排在并列第四十五位。
俞姓歷代重要人物有:春秋琴圣俞伯牙;西漢司徒掾俞連;宋朝大理澂少卿俞激;宋、元之際道教學者俞琰;明朝樞密院僉事俞廷玉,福建總兵俞大猷;清朝道光進士、學者俞樾,學者俞正燮;昆曲家俞粟廬,教學家俞慶棠,臺灣省“***”俞鴻鈞;當代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俞建章,畫家俞劍華,植物分類學家、園藝學家俞德浚,作家、紅學家俞平伯,植物病理學家俞大紱,戲曲家俞振飛,語言學家俞敏。
俞姓血型
俞姓人群的血型分布總的是:0型占34.7%,A型占29.7%,B型占27.1%,AB型占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