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姓有多少人口
翟姓是中國人口最多的第一百二十位姓氏,在魯豫冀地區占優勢。當代翟姓人群大約占了全國人口的0.11%,總人口大約在140萬。
翟姓的起源與演變
翟姓源出主要有兩支:祁姓和姬姓。
第一支出自祁姓。黃帝后裔封于翟,春秋時世居北地,故地在今甘肅臨洮一帶,為秦所逐。翟人西遷陜西洛川東南,再西涉西河,在今山西汾陽地,春秋時翟國滅于晉。秦并天下時,子孫分散,居晉地及江南。此為祁姓翟氏,其歷史有3OOO多年。
第二支系自姬姓。西周初周成王封次子于翟,故地在今河南洛陽東,其后以為氏,姬姓翟氏的歷史也有3000年。
外族基因的流入
第三支出自外來姓。進入春秋以后,翟姓氏族中開始融入其他民族的血液,主要發生在北部。隗姓翟姓出自丁零人,春秋時赤翟(即赤狄)之后,以種名為狄氏,后改為翟氏。隗姓翟氏長期在中原和北方漢人混居,進人漢朝時已經同化為北方漢人了。
歷史上翟姓的分布和遷移
先秦時期,翟姓活動主要在河南、陜西、山西、河北、山東一帶。進入秦、漢以后,由于北部隗姓翟人的加入,翟姓發展很快,北進入東北,南已經駐足江蘇、安徽。進入唐、宋時期,翟姓過長江向南和向東部發展,很快進入湘贛浙地區,到明、清時各地都有翟姓的足跡了。
宋朝時期,翟姓大約有10萬多人,大約占了全國人口的0.13%,排在第一百一十二位。當時河南為翟姓第一大省,約占全國翟姓總人口的18%。翟姓主要分布于河南、山東、廣東、江蘇,四省大約占了翟姓總人口的65%。其次分布于安徽、陜西、河北、湖北。全國形成了以豫魯為中心向東、南、北三方向散射的翟姓分布區。
明朝時期,翟姓不足10萬,約占全國人口的0.1%,排在第一百四十五位。山東為翟姓第一大省,約居住了翟姓人口的35%。全國翟姓主要集中于山東、江蘇、河南、山西、河北,此五省大約占全國翟姓總人口的82%。其次分布于廣東、安徽、浙江、湖南。翟姓人口主要向東方和南方地區遷移。全國基本形成以山東為中心的向外分布局面。
當代翟姓的分布和圖騰
當代翟姓的人口已有140萬,為全國第一百二十位姓氏,大約占全國人口的O.11%。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翟姓人口增加率是呈V形的態勢。目前翟姓的第一大省為山東,大約占全國翟姓人口的20%。全國翟姓主要分布于山東、河南、河北,這三省集中了翟姓人口的46%。其次分布于江蘇、山西、陜西、吉林,這四省又集中了翟姓人口的24%。全國形成了以山東為中心的向外遞減的翟姓分布帶。
翟姓在人群中分布在魯豫晉、京津、冀遼、吉林大部、黑龍江南部、內蒙古東南部、皖蘇北部、湖北北段、陜西東部、云南西南,翟姓在當地人群中分布頻率大約在0.2%以上,中心地區可以達到0.8%以上,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占了全國總面積的18%,該地區居住了大約61%的翟姓人群。在皖蘇南部、上海、浙江北端、江西北部、湖北大部、湘渝北段、廣東中部、貴州西端、云南中部、***西西北、陜西西南、寧夏東部、甘帝東端和西部、內蒙古中部和東北、吉林西端、黑龍江大部,翟姓在當地人群中分布頻率大約在0.1%--o.2%之間,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占了全國總面積的24%,該地區居住了大約23%的翟姓人群。
翟姓的傳統文化
郡望和堂號 翟姓郡望主要有南陽、汝南。翟姓以傳詩、寵畏為其堂號,“傳詩"和“寵畏”堂號均典出西漢翟酺。翟酺先官議郎,后升侍中,策試第一,拜尚書,四世傳《詩》。安帝任用外戚,翟酺上書諫,后出任酒泉太守,累進京兆尹。寵臣們雖厭惡他,但又怕他,所以后人以“傳詩”為堂號,又稱寵畏堂。
楹聯 翟姓的重要楹聯有以下三副:
高行素傳;鴻才足尚。
兄弟雙門將;父子兩畫家。
封侯可證骨相;署門以示交情。
名人頻率和宗族先賢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翟姓歷代名人50名,占總名人數的0.11%,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一百五十三位;翟姓的著名文學家占中國歷代文學家總數的0.04%,排在并列第二百一十八位;翟姓的著名醫學家占中國歷代醫學家總數的0.06%,排在并列第一百八十七位;翟姓的著名美術家占中國歷代美術家總數的0.12%,排在并列第一百三十二位。
翟姓歷代重要人物有:春秋末宋大夫翟僂新;戰國時魏文侯上卿、進西門豹者翟璜,魏國相翟強;西漢丞相、高陵侯翟方進,廷尉翟公,東郡太守翟義;東漢京兆尹翟酺;隋末瓦崗軍首領、東郡公翟讓;東晉末丁零族帥翟同;唐朝陜州刺史翟璋,工筆畫家翟琰;宋朝兩浙諸州兵馬都監翟守素;明朝武英殿大學士、首輔翟鑾,成化進士、廣東按察副使翟俊;南康知府翟溥福;清朝順治進士、福建布政使翟鳳翥。
翟姓血型
翟姓人群的血型分布總的是:O型占32.5%,A型占28.5%,B型占29.7%,AB型占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