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姓有多少人口
季姓是中國人口最多的第一百四十二位姓氏,在江浙大地上占優勢。當今季姓人群大約占了全國人口的0.077%,總人口大約有96萬多。
季姓的起源與演變:
漢族季姓主要有三支:姬姓、姜姓和羋姓。
第一支源出姬姓。春秋時魯桓公之子、魯莊公弟季友,莊公死后,季友立莊公之子般。般被殺,季友奔陳。后復奉莊公之少子姬申入立,是為魯僖公,因大功于魯,為上卿。魯人稱為季子,其后有季孫氏,成為魯國“三桓”之一。其孫行父以其字為氏,后有季孫氏,亦有季氏。
又戰國時魏公族也有季氏。
第二支出自姜姓。春秋時齊公族也有季氏。
第三支出自羋姓。相傳陸終之子季連之后為羋姓,然有一人為季氏。故楚亦有季氏。
以上三支季姓的族系已經混亂,不能再一一稽考清楚。但是應以魯國季孫氏之后為主要。當時是宗子傳家稱季孫氏,支庶稱季氏,以后復姓省文為單型季氏,就無區別了。
外族基因的流入:
季姓組成一開始就比較復雜,但是均為華夏族人內之混合,外族血液融入很少發生。直到明初,歸順于明的蒙古將領中被賜漢姓者有季姓,清初蒙古八旗姓博爾濟特氏,其中一支改姓季氏,其他蒙古人姓札剌亦兒氏、吉如特氏、吉如兀惕氏,均改姓季氏。滿洲人中也出現了季姓。所以當今東北季姓與蒙古等民族的改姓和民族融合過程有關。
歷史上季姓的分布和遷移:
先秦時期,季姓活動于山東地區,后主力向南遷移。
宋朝時期,季姓大約有4萬3干多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06%,排在第一百九十位以后。在全國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西、江蘇、安徽、河南、福建,浙江為季姓的第一大省,居住了季姓總人口的30%。全國基本形成了以浙江為中心的季姓分布區。
明朝時期,季姓大約有7萬5千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08%,排在第一百六十二位。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蘇、福建,三省季姓大約占季姓總人口的84%。其次分布于山東、江西、河南等。浙江為季姓第一大省,約占總季姓人口的38%。宋、元、明期間,其人口的流動主要由中原向東南移動,全國形成了仍以浙江為中心的季姓人口分布區。
當代季姓的分布和圖譜:
當代季姓的人口約96萬多,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077%,排在全國第一百四十二位。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季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上升的態勢。在全國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江蘇、浙江,二省季姓大約占季姓總人口的54%,其次分布于四川、內蒙古、上海、遼寧,這四省區市的季姓又集中了21%。江蘇居住了季姓總人口的44%,為季姓第一大省。目前全國形成以江浙為中心,沿海岸線向南北延伸的季姓人口分布特征。
季姓在人群中分布在蘇浙滬、閩贛皖魯大部、四川大部、內蒙古東部、遼寧、吉林大部、黑龍江南部,季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12%以上,最高可達0.6%以上,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占了國土總面積的17.3%,居住了大約71%的季姓人群。在臺灣北部、廣東東段、江西西部、豫鄂東部、安徽西北端、山東西部、河北東部、京津、吉林東南、黑龍江北部、寧夏北部、陜甘川交界區、重慶西南、云南大部、貴州西部,季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06%—0.12%之間,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占了國土總面積的17.8%,居住了大約18%的季姓人群。
季姓的傳統文化:
郡望和堂號 季姓的郡望有渤海壽春魯國。季姓以三思為其堂號。“三思”堂號典出春秋時魯國季文子。季文子是季友之孫,聰明又好學,遇問題肯向人求救,即使學問不如他的人,也不覺丟面子,遇事再三考慮成熟才去做。
楹聯 季姓的重要楹聯有以下三副:
信全一諾;事必三思。
氣挾風爽;義貞金石。
得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諾;
買宅千萬,豈若里仁為鄰。
名人頻率和宗族先賢: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季姓歷代名人25名,占總名人數的0.06%,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二百三十三位;季姓的著名文學家占中國歷代文學家總數的0.01%,排在并列第三百一十五位;季姓的著名醫學家占中國歷代醫學家總數的0.04%,排在并列第二百三十九位;季姓的著名美術家占中國歷代美術家總數的0.09%,排在并列第一百五十三位。
季姓歷代被載入史冊名人:春秋時魯國歷相宣、成、襄三君的季文子,魯國執政季武子;西漢河東守季布;南宋右文殿修選季陵,兩浙轉運使季鏞;明朝長沙知府季本;清初順治進士、藏書家季振宜,道光進士、閩浙總督季芝昌;
季姓血型:
季姓人群的血型分布總的是:O型占33.8%,A型占29.4%,B型占28%,AB型占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