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姓有多少人口
鞏姓是占中國人口較多的第二百二十三位姓氏,內蒙古、山東、甘肅是鞏姓占優勢的地區。當今鞏姓人群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029%,總人口大約有37萬。
鞏姓的起源與演變
鞏姓系出姬姓。春秋時,周卿士鞏簡公封甸內侯,食采于鞏,故地在今河南鞏縣西南孝義鎮,后以邑為氏。一說,鞏,為周畿內姬姓小國,公爵,春秋時滅于晉.晉卿鞏朔封于鞏,稱鞏伯,其后有鞏氏。姬姓鞏氏的歷史大約有2600多年。
外族基因的流入
鞏姓中流入外族血液始于東漢,東漢時的羌族、北魏時的生羌中均有鞏姓。到清初,滿洲人中也有了鞏姓,滿洲錫伯部姓孔古爾氏,集體改為漢姓鞏。
歷史上鞏姓的分布和遷移
宋朝時期,鞏姓大約有1萬9千人,主要分布于山東、安徽、浙江、河南,山東為鞏姓第一大省,大約占全國鞏姓人口的43%。
明朝時期,鞏姓大約有2萬5千人,當時山東、山西、陜西三省是鞏姓比較集中的地區,大約占鞏姓總人口的76%。其次分布在安徽、河北、浙江。鞏姓的第一大省仍是山東,大約占全國鞏姓總人口的28%。
當代鞏姓的分布和圖譜
當代鞏姓的人口大約有37萬,為第二百二十三位大姓姓氏,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029%。自宋朝以來的1000年中,鞏姓人口增加率呈上升的態勢。鞏姓的第一大省為內蒙古,大約占全國鞏姓人口的19%。目前分布主要在內蒙古、山東、甘肅、黑龍江、河北,這五省區大約占全國鞏姓人口的6
5%。其次分布于山西、河南、吉林、安徽。目前鞏姓分布的重心在北部。
鞏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示意圖(見圖223)表明:在黑龍江、內蒙古東部、吉林大部、遼寧北部、山西中部、陜西北端和西南、甘寧南部、青海東部、四川北部、河北南部、山東中部,鞏姓是當地人口的比例大約為0.1%,中心地區可以達到1.3%以上,以上區域約占國土面積的20.6%,居住了鞏姓人口的45%。在河南、魯冀遼大部、京津、內蒙古中部、吉林南部、山西北端和南部、陜寧大部、甘川中部、渝鄂皖大部、江蘇北部,鞏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大約為0.05%—0.1%之間,以上區域約占國土面積的20.2%,居住了鞏姓人口的43%。
鞏姓的傳統文化
郡望和堂號
鞏姓的郡望為山陽。鞏姓以“厚齋”為其堂號?!昂颀S”堂號典出南宋鞏嶸。鞏嶸,淳熙進士,累官大理寺丞。出知嚴州,隨后人直秘閣,歷迂司封郎。為人沉靜、正直、公平、淵博(靜正夷博),從不因人謀事,儒家思想和法制管理并用,凡他所管理過的部門都留下了好的名聲和政績。著有《厚齋集》一書傳世。
楹聯 有關鞏姓的重要楹聯有以下四副:
侍中忠節,卿士名官。
忠貞侍中,沉勇統制。
畿甸系侯封之胤,湖山撰游覽書。
侃直任事,民咸留駕;世受國恩,身不可辱。
家譜 目前上海圖書館收藏鞏姓族譜2部,在全國其他單位的圖書館還收藏鞏姓族譜3部。
名人頻率和宗族先賢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鞏姓歷代名人14名,占總名人數的0.03%,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三百二十位;鞏姓的著名文學家占中國歷代文學家總數的0.01%,排在并列第三百二十五位;鞏姓的著名醫學家占中國歷代醫學家總數的0.01%,排在并列第三百六十九位:鞏姓著名美術家占中國歷代美術家總數的0.01%,排在并列第三百六十三位。
鞏姓歷代重要人物有:西漢侍中鞏伋;南宋淳熙進士、提轄左藏庫卒鞏豐,大理寺丞鞏嶸,江西招討使鞏信;元朝武略將軍鞏信;明朝航海家鞏珍;清朝康熙進士、翰林院侍讀學士鞏建豐。
鞏姓血型
鞏姓人群總的血型分布是:O型占31.7%,A型占28.4%,B型占30.4%,AB型占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