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姓有多少人口
詹姓是中國人口最多的第一百四十七位姓氏,在粵、閩、臺地區占優勢。當代詹姓人群大約占了全國人口的0.071%,總人口大約有89萬。
詹姓的起源與演變:
詹姓源出主要有兩支:姬姓和羋姓。
第一支出自姬姓。周武王滅商,至十二世為西周宣王(公元前827一前782年在位),其支子封詹侯。故地或在今河南武涉東南詹店,以邑為氏。
第二支系自羋姓。古有詹墟之地,在今江西樂安,當為詹尹之邑。楚詹尹之后,以邑為氏。
外族基因的流入:
第三支出自外來姓。進入秦漢以后,詹姓氏族中開始融入其他民族的血液,主要發生在南部,武陵地區詹氏,出自蠻族。魏晉時期的侯官地區詹氏,出自山越族。清朝初期,北方地區蒙古人姓巴林氏,漢姓有詹。
歷史上詹姓的分布和遷移:
先秦時期,詹姓活動主要在河南、陜西一帶。在晉朝永嘉年間,五胡亂華,北方長期兵荒馬亂,中原地區漢***批南迂,越過長江,進入南方各地。東晉末,詹姓已抵福建地區,清初詹姓進入了臺灣。
宋朝時期,詹姓約有10萬3千多人,大約占了全國人口的0.13%,排第一百一十一位。當時江西為詹姓第一大省,約占全國詹姓總人口的25%。全國詹姓主要分布于泛西、福建、浙江、安徽,四省大約占了總詹姓人口的83%。其次分布于陜西、河南、江蘇。全國形成了東南地區為詹姓的重要分布區。
明朝時期,詹姓有18萬6千朵,約占全國人口的0.2%,排在第九十三位。福建為詹姓第一大省,約居住了詹姓人口的30%。全國詹姓主要集中于福建、江西、浙江,這三省大約占全國詹姓總人口的75%。其次分布于安徽、湖北、四川。詹姓人口的中心仍在東南。
當代詹姓的分布和圖譜:
當代詹姓的人口近89萬,為全國第一百四十七位姓氏,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071%。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詹姓人口增加率是呈∧形的態勢。目前詹姓的第一大省為廣東,大約占全國詹姓人口的20%。全國詹姓主要分布于廣東、臺灣、福建、浙江、四川,這五省集中了詹姓人口的58%。其次分布于安徽、江西、湖北,這三省又集中了詹姓人口的20%。全國形成了以粵、閩、臺為中心的向外遞減的詹姓分布帶。
詹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見圖147)表明:在閩臺瓊、廣東大部、廣西西南、贛浙滬、湖北東部、皖蘇南部、四川大部、重慶南段、貴州西南、云南東北、蒙黑交界北部,詹姓在當地人群中分布頻率大約在0.12%以上,中心地區可以達到0.6%以上,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占了全國總面積的17.2%,居住了大約68.4%的詹姓人群。在皖蘇北部、河南東南部、鄂渝大部、湘桂大部、貴州東部、云南大部、廣東西北、四川北部、陜西南部、寧夏、甘肅東部和西部、遼寧西部、吉林東北、黑龍江大部,詹姓在當地人群中分布頻率大約在0.06%—0.12%之間,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占了全國總面積的23.9%,居住了大約23%的詹姓人群。
詹姓的傳統文化:
郡望和堂號 詹姓郡望主要有河間、渤海。詹姓以忠廉、高蹈為其堂號,“忠廉”堂號典出明朝詹俊。詹俊為磁州同知,寫下“忠勤廉儉”四字作為座右銘,以此勉勵自己。
楹聯 詹姓的重要楹聯有以下四副:
廷陳龜鑒;閣直龍圖。
神童名里;烈女全家。
君臣龜鑒,樹廊廟之鴻謨;日注鑾坡,演皇明之寶訓。
一水朝宗,月夜湖光八百;群山顧祖,云開岳色三千。
名人頻率和宗族先賢: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詹姓歷代名人55名,占總名人數的0.12%,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一百四十三位;詹姓的著名文學家占中國歷代文學家總數的0.1%,排在并
列第一百四十二位;詹姓的著名醫學家占中國歷代醫學家總數的0.09%,排在并列第一百四十九位;詹姓的著名美術家總數的0.13%,排在第一百二十六位。
詹姓歷代重要人物有:西周大夫詹伯;春秋晉大夫詹嘉;戰國楚國隱士、哲學家詹何;五代閩先鋒兵馬使詹必勝;宋朝司農卿詹體仁,真州知府、直龍圖閣詹度;明朝書法家詹希原,吏部尚書詹同,四川巡撫詹天顏;清朝浙江提督詹功顯,畫家、書法家詹天寵;民國鐵路工程專家詹天佑,民主***家詹大悲。
詹姓血型:
詹姓人群的血型總的是:O型占36.6%,A型占29.2%,B型占26.4%,AB型占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