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姓是中國人口最多的一百七十八位姓氏,在渝、川、黔地區(qū)有一定的影響。當(dāng)代冉姓人群大約占了全國人口的0.054%,總?cè)丝诖蠹s有67萬多。
冉姓的起源和演變:
冉姓源出姬姓。周文王之第十子季載,武王母弟也,封于冉,一作聃(故地先在今陜西西安附近,周武王滅商后,冉國東移到今河南修武西聃村。周成王平武耿與三監(jiān)之叛后,冉國一支轉(zhuǎn)封于河南平輿北為沈氏,一支移至湖北荊門縣那口城,后為楚國所并),春秋時冉國滅于鄭,子孫以國為氏。
外族基因的流入:
外族冉姓融入漢族主要發(fā)生在秦漢時期,冉駹為漢時西夷所建古國,其后以冉為姓。也稱冉家蠻,為今鄂川湘交界地域之土家族之先民。今土家族、布依族、仡佬族、水族仍有此姓。自漢至唐,西南土著多冉姓。
歷史上冉姓的分布和遷移:
先秦時期,冉姓主要活動于河南、湖北、四川一帶。
宋朝時期,冉姓大約有近1萬9干人,當(dāng)時冉姓主要分布在陜西、廣東、四川等。
明朝時期,冉姓大約有3萬8千人,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04%,排在第二百二十位之后。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貴州、湖南,這三省的冉姓大約占冉姓總?cè)丝诘?7%。其次分布在山東、湖北、河南、河北等。四川為冉姓第一大省,占冉姓總?cè)丝诘?2%。在全國基本形成了以四川為中心的冉姓分布區(qū)。
當(dāng)代冉姓的分布和圖譜:
當(dāng)代冉姓的人口大約有67萬多,約占全國人口的0.054%,排在全國第一百七十八位。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冉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上升的態(tài)勢。在全國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重慶、四川、貴州,這三省市大約占冉姓總?cè)丝诘?3%,其次分布于河北、云南、湖北、廣西、河南,這五省區(qū)大約又占了冉姓的21%。重慶為當(dāng)代冉姓第一大區(qū),居住了冉姓總?cè)丝诘?1%。全國形成了以重慶為中心的冉姓分布區(qū)。
冉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見圖178)表明:在渝黔、四川大部、陜甘南部、青海東部、鄂湘西部、廣西大部、云南東部,冉姓占當(dāng)?shù)厝丝诘谋壤话阍?.14%以上,中心地區(qū)達(dá)到0.7%以上,以上覆蓋面積約占了國土總面積的14.3%,居住了大約60%的冉姓人群。在廣西東部、鄂湘中部、河南西南、陜甘中部、寧夏、四川西部、云南中部、***西北,冉姓占當(dāng)?shù)厝丝诘谋壤话阍?.07%—0.14%之間,以上覆蓋面積約占了國土總面積的12.9%,居住了大約12%的冉姓人群。
冉姓的傳統(tǒng)文化:
郡望和堂號
冉姓的郡望有東魯、武陵。冉姓以南面、迎圣為其堂號?!澳厦妗焙汀坝ァ狈謩e出自春秋時孔子的兩位弟子冉雍和冉求。冉雍,氣度寬弘,沉默忠厚,孔子夸他有人君風(fēng)度,可使“南面”。冉求,性謙遜,多才多藝。知兵法,曾率魯國軍隊大敗齊國大軍,將流亡在外十四年的孔子迎回魯國。
楹聯(lián) 冉姓重要的楹聯(lián)有以下四副:
多藝博聞;勤學(xué)好問。
讜篪奏響;惡畫圖形。
圣門五賢士;蜀郡兩郎官。
爾公爾侯,濟(jì)濟(jì)圣門高弟;允文允武,彬彬賢館異才。
名人頻率和宗族先賢: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冉姓歷代名人14名,占總名人數(shù)的0.03%,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三百二十位;冉姓的著名醫(yī)學(xué)家占中國歷代醫(yī)學(xué)家總數(shù)的0.02%,排在并列第三百二十六位;冉姓的著名美術(shù)家占中國歷代美術(shù)家總數(shù)的0.01%,排在并列第三百六十三位。
歷史上冉姓的重要人物有:春秋時孔子五賢弟子冉求、冉季、冉耕、冉雍、冉孺;東晉末十六國后趙左積射將軍、西華侯冉瞻,十六國冉魏國君冉閔;唐朝招慰使冉安昌;南宋內(nèi)江令冉虛中;明朝洪武進(jìn)士冉通;清朝學(xué)者冉覲祖;當(dāng)代醫(yī)學(xué)家冉雪峰。
冉姓血型:
冉姓人群的血型分布總的是:O型占34.5%,A型占29.8%,B型占27.2%,AB型占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