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姓有多少人口
蔡姓是中國人口最多的第三十四位姓氏,尤盛于東南沿海各省份。當今蔡姓人群大約占了全國人口的0.52%,總人口大約近650萬。
蔡姓的起源和演變:
構成漢族蔡姓主要有兩大支:姞姓和姬姓。
第一支蔡氏源自姞姓。姑姓是黃帝的直系后裔,在堯舜夏時期,姑姓所屬的燕、闞、尹、蔡、魯等氏族分布于渭河流域,沿黃河向西到豫東和豫西一帶。蔡系姞姓的支系,在部落中擔任祭祀的職責,具有很高的地位。蔡、祭二字古代通用,故蔡出自祭。歷經堯舜夏千年,到商朝時蔡國一度比較強盛,商朝的蔡國位于今河南中牟縣北,后北遷于河南北部長垣縣東北的吉祭城。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滅商,位于商都城朝歌的姞姓蔡國也一并滅亡,姞姓蔡人被迫北移,涉遷到河北邢臺北的蔡河地區。另一支姞姓蔡人則南遷于湖北黃梅西南的蔡山。姞姓蔡的歷史至少已有4000年。
第二支蔡氏源自姬姓。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滅商,封其五弟叔度于蔡,史稱蔡叔度。蔡國在今河南中牟縣北的古祭國地,也是姞姓蔡國之地。周成王初,蔡國與管、霍二國聯合商紂王之子武庚發動叛亂,為周公旦所平定。周成王改封蔡叔度之子蔡仲于蔡,新蔡國在河南的上蔡縣。蔡國一直受楚國的壓迫,多次遷移,春秋初南迂于河南東南部的新蔡,春秋末蔡國東迂于下蔡,即今安徽鳳臺縣。蔡國的其中一支因國內亂政,南奔楚國于湖北棗陽西的蔡陽城。公元前447年,楚惠王滅蔡,楚國遷蔡人于湖北漢川東南的蔡甸,國人遂以蔡為氏。姬姓蔡的歷史也有3000年。
外族基因的融入:
第三支主要來自南北地區的少數民族。貴州和廣西的少數民族中的蔡姓有很大一部分被同化為南方漢族,主要發生于明清之際。魏晉南北朝是中國北方地區民族大融合和中國歷史上人群大遷移的時期。蔡姓中也流人了外族血液的事件,主要發生于宋朝以后,北宋金國的女真人烏林答姓族后來全部改為漢姓蔡,清時滿洲八旗姓蔡佳氏、烏靈阿氏、薩瑪喇氏等后來也全部改漢姓蔡。這些外族與漢族長期混居后逐漸同化為北方漢族的蔡姓,尤盛興于東北地區。
歷史上蔡姓的分布和遷移:
春秋戰國時期,蔡氏足跡已經遍布于河南、河北、陜西、山西、湖北、安徽、山東、湖南、貴州地區。戰國時,蔡姓族人由湖北蔡甸出發向南進入湖南常德,并沿沅江進入貴州,與當地土著混居,成為當今苗、土家、瑤、布依等族蔡姓先民。可以認為唐宋明清時期,黔桂湘的蔡姓土司乃是春秋時蔡國的后代。秦漢時期,蔡姓主要的活動地在中原地區,在豫東與魯西一帶形成了著名的濟陽蔡姓,這是蔡姓歷史上最為輝煌的時期,名人輩出,影響深遠。西晉末,北方戰亂,中原民眾大量南遷。蔡姓開始大規模進入江浙地區。到唐朝初期和末期,中原兩次移民福建,蔡姓為主要姓族之一,這為蔡姓成為南方著名大姓奠定了基礎。到宋朝時,蔡姓已經散布于江南各地,蔡姓主體已經在福建形成。明末清初蔡姓進入了臺灣。
宋朝時期,蔡姓大約有44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57%,排在第三十六位。福建為蔡姓的第一大省,約占全國蔡姓總人口的21.2%。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福建、山東、河南,這三省蔡姓占蔡姓總人口的51%,其次分布于江西、浙江、河北、湖北、江蘇五省。全國形成了閩贛浙蘇東南沿海區域、魯豫冀鄂中原地區兩個蔡姓人口聚集中心。
明朝時期,蔡姓大約有46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49%,為明朝第四十六位姓氏。浙江為蔡姓第一大省,約占蔡姓總人口的20.2%。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西、福建、江蘇,這四省蔡姓大約占蔡姓總人口的63%,其次分布于廣東、湖南二省。宋元明期間,蔡姓人口主要由北方向東南、南方遷移,特別是向江浙閩沿海地區移民。全國重新形成了浙、贛、閩、蘇蔡姓人口聚集地區。
當代蔡姓的分布和圖譜:
當代蔡姓的人口已達近650萬,為全國第三十四位姓氏,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52%。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廣東、臺灣、福建、江蘇、浙江、四川六省,大約占蔡姓總人口的53%,其次分布于四川、湖北、江西、湖南、河南,這五省又集中了18%的蔡姓人口。廣東居住了蔡姓總人口的15.2%,為蔡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了東南沿海地區高比率的蔡姓區域。自明朝至今近600年中,蔡姓人口流動雖存在向華中、華北的回遷情況,但向東南移民仍是主流,同時也出現了向西以及東北的移民。
蔡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見圖34)表明:蔡姓在東南沿海地區是比較常見的姓氏之一。在粵瓊、閩臺、贛浙滬、廣西東部、皖蘇南部、湖北東部、湖南東北角,蔡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63%以上,在中心地區可達2.8%以上,其覆蓋面積約占了全國總面積的13.3%,居住了大約60%的蔡姓人群。在鄂湘大部、廣西北部、皖蘇北部、河南東南角、重慶、貴州、云南東部、四川大部、陜西南端、甘肅中部、吉林大部、內蒙古東北,蔡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42%—0.63%之間,其覆蓋面積約占了全國總面積的19%,居住了大約22%的蔡姓人群。
蔡姓的傳統文化:
郡望和堂號
蔡姓的郡望主要有濟陽、汝南、陳留、朔方、高平、丹陽、南陽、吳郡、南頓。蔡姓除與郡望同名外,還有九峰、龍亭、西山、旌異、篤親、崇本、追遠等堂號。“九峰”堂號出自宋朝的蔡仲默,少時師從朱熹,才30歲就放棄科舉,專攻理學。因他隱居九峰,被稱為“九峰”先生。“龍亭”堂號出自東漢大名鼎鼎的造紙發明家蔡倫,因其發明造紙而被封為龍亭侯爵位。
楹聯 重要的蔡姓楹聯有以下五副:
紙造桂陽;橋留松蔭。
經重石渠;孝隆東閣。
芳池月映;故宅風存。
理學傳程朱之脈;著述授谷梁之書。
西山先生三世劬學;中郎愛女六歲知音。
家訓格言
蔡邕是東漢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其一生坎坷,幾起幾落,但卻十分重視對女兒蔡琰的教育,蔡琰就是流芳百世的蔡文姬。蔡邕除傳之以音律和文學外,尚撰有《女訓》誡之,在《全后漢文》中全文收錄。他訓導“心猶首面”,“面一旦不修飾,則塵垢穢之;心一朝不思善,則邪惡人之”,強調必須用心于自我修養。蔡琰克秉
父訓,刻苦學習,詩文音律無所不通,“憂以天下,樂以天下”,成為天下女子的楷模。
名人頻率和宗族先賢: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蔡姓歷代名人219名,占總名人數的0.48%,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四十六位;蔡姓的著名文學家占中國歷代文學家總數的0.55%,排在第四十五位;蔡姓的著名醫學家占中國歷代醫學家總數的0.53%,排在第四十一位;蔡姓的著名美術家占中國歷代美術家總數的0.54%,排在第四十二位。
蔡姓家族歷史十分古老,幾千年中先后涌現出無數名人,事跡成就在歷史的長河中交相輝映,光彩奪目。主要歷史名人有:戰國秦相蔡澤;西漢造紙術發明家蔡倫,大孝子蔡順,文學家兼書法家蔡邕,名儒蔡千秋,才女詩人蔡琰(蔡文姬);東晉名臣蔡謨(為蔡姓的南渡始祖);北宋大臣蔡京,書法家蔡襄;金國的文學家蔡珪、蔡松年;南宋學者蔡沈,理學家蔡元定,畫家蔡斌;清朝畫家蔡元友;民國名將蔡鍔,教育家蔡元培,中國***早期******;當代農學家蔡旭,物理化學家蔡餾生,土木建筑結構學家蔡方蔭,電訊工程學家蔡金濤,昆蟲學家蔡邦華,電影導演蔡楚生,電工專家蔡昌年,刑法學家蔡樞衡,醫學生理學家蔡翹,植物學家蔡希陶,全國政協副***蔡廷鍇,全國******會副委員長蔡暢。
蔡姓人群的血型分布總的是:O型占36.4%,A型占29%,B型占26.6%,AB型占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