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姓有多少人口
谷姓是中國人口最多的第一百六十八位姓氏,在河南、河北地區比較集中。當代谷姓人群大約占了全國人口的0.06%,總人口大約有75萬多。
谷姓的起源和演變:
谷姓主要起源于贏姓,為顓頊帝的后代。顓頊的后代伯益,是虞舜的掌管山澤的官,因功賜姓贏姓。周朝初,伯益的后代非子為周孝王養馬有功,被封在秦谷,今甘肅清水的東北,非子后裔的其中一支以居地的環境為氏族名,建立了谷氏族,其后代遂有谷氏。贏姓谷氏的歷史至少有2800多年。
外族基因的流入:
在北魏之前,谷姓是一族比較單純的群體。北魏孝文帝南下進人中原,改華北地區九十九族的鮮卑等姓氏為漢姓,其中昌黎鮮卑的一支谷會氏族改姓谷,這開始了外族基因流入谷姓人群。到唐朝時,東夷人的谷那氏族改姓谷。當時漢族的郤姓中有人因事去邑部改姓谷。以上三次改姓都發生在北方地區。
歷史上谷姓的分布和遷移:
先秦時期,谷姓群體勢單力薄,沒有留下影響,默默生活在華北地區。西漢初,出了一位谷姓大人物衛國司馬谷吉,其子谷永累官大司農,谷姓逐漸向東發展,成為河北地區比較有名望的姓氏,在上谷形成望族,上谷在今河北懷來以東與北京延慶以西地區。
明朝時期,谷姓大約有5萬人,僅僅排在近第二百位。谷姓分布主要集中于山東、河南、河北、安徽、江蘇、浙江、湖南等地,七省谷姓大約占谷姓總人口的95%。谷姓人口流動主要向東南和東北兩方向遷移,全國基本形成魯豫谷姓人口聚集區,谷姓中心向東漂移。
當代谷姓的分布和圖譜:
當代谷姓的人口大約有75萬多,排在全國第一百六十八位,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06%。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谷姓人口增加很快。全國谷姓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南、河
北、湖南、江蘇,這四省的谷姓占谷姓總人口的50%。其次分布于遼寧、吉林、安徽、黑龍江、山東,這五省又占谷姓總人口的29%。全國形成了以河南為中心向外散布的谷姓分布區。
谷姓在人群中分布在河南東部、冀魯京津、山西北部、內蒙古中部和北部、黑吉遼、皖蘇大部、湘贛南部、廣東北部、云南西部,谷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12%以上,中心地區可達0.3%以上,這部分的面積約占了國土總面積的24.7%,大約占谷姓總人口的67%。在河南西部、山西中南部、陜西北部、湖北大部、皖蘇南部、浙滬北部、江西西北、福建西端、湖南中部、廣西東部、廣東東部和中部、云南大部、四川南部,谷姓一般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在0.08%—0.12%之間,這部分的面積約占了國土總面積的11.1%,大約占谷姓總人口的16%。
谷姓的傳統文化:
郡望和堂號 谷姓郡望是上谷郡。谷姓以恩威為其堂號。“恩威”堂號出自西漢谷朗,谷朗為湖南耒陽人,官大中大夫,在率軍征討交南叛變時,谷朗恩威并用,很快平
定了南部,朝廷升其官為九真太守。
楹聯 谷姓的重要楹聯有以下三副:
侯門上客;經庫名賢。
唐代明經,漢廷直諫。
秦封受氏,征桂陽碑,九族洪源追睪子;
京易名家,稽蘭臺傳,一經遺諺播虞賓。
名人頻率和宗族先賢: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谷姓歷代名人24名,占總名人數的0.05%,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二百三十一九位;谷姓的著名文學家占中國歷代文學家總數的0.06%,排在
并列第一百八十八位;谷姓的著名醫學家占中國歷代醫學家總數的0.02%,排在并列第三百二十六位;谷姓的著名美術家占中國歷代美術家總數的0.05%,排在并列第二百0六位。
歷史上谷姓的重要人物有:西漢大司農谷永,九真太守谷朗;三國時吳國都亭侯谷利;晉朝廣武將軍谷袞;北朝北魏尚書、滎陽公谷洪;唐朝諫議大夫兼弘文館學士谷那律,太原主簿谷倚,左金吾衛大將軍谷崇義,定州刺史、清江郡王谷從政;宋朝進士谷大向;元朝襄陽尹谷廷硅;明朝登封知縣谷庸;清朝文學家谷應泰;當代地質學家谷德振,病理學家谷鏡汧。
谷姓人群的血型分布總的是:O型占32.9%,A型占28.5%,B型占29.5%,AB型占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