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姓有多少人口
寧姓是中國人口最多的第一百七十三位姓氏,在河南、遼寧、湖南、河北地區(qū)相對集中。當今寧姓人群大約占了全國人口的0.057%,總人口大約有71萬。
寧姓的起源和演變:
寧姓的起源有二:姬姓和嬴姓。
第一支出于姬姓。寧,商代古國,故地在今河南獲嘉東北,為商王重要田獵地。商代寧國即西周初姬姓寧國,后為晉邑。衛(wèi)康叔之后,衛(wèi)武公生季亹,食采于寧,季亹弟頃叔生跪,以邑為氏。
第二支出于嬴姓。秦襄公曾孫,謚寧公,支庶以謚為氏。
外族基因的流入:
外族血液流入寧姓最早發(fā)生在隋朝,欽州刺史寧猛力,似為俚族。唐宋時期,西原蠻酋長也姓寧。俚族、西原蠻均為今廣西壯族的先民。清初滿洲人紛紛改本族姓為漢姓時,滿洲八旗姓寧古塔氏、寧佳氏等后均有改姓寧氏。隨后蒙古人姓俄格德格氏、寧嘎德氏、吉雅德氏,改漢姓也均有寧氏。
歷史上寧姓的分布和遷移:
先秦時,寧姓主要活動于河南北部地區(qū)。
宋朝時,寧姓人口稀少。寧姓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陜西、山西、甘肅、江西等地。
明朝時,寧姓大約有8萬1干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09%,為明朝第一百六十位姓氏。宋元明600年間,寧姓人口增長率遠高于全國人口的增長率,這可能與南方土著寧姓的漢化加速有關。寧姓在全國主要分布于廣西、福建、山東、湖南,這四省區(qū)集中了寧姓人口的62%。其次分布于江西、河北、山西、安徽等。廣西為寧姓第一大省區(qū),大約占寧姓總人口的29%。全國形成了以廣兩、閩豁湘、魯冀為中心的三塊寧姓聚集區(qū)。
當代寧姓的分布和圖譜:
當代寧姓的人口大約有71萬,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057%,排在全國第一百七十三位。從宋朝至今1000年中,寧姓人口增長率呈∧形的狀態(tài)。在全國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南、遼寧、湖南、河北、安徽、山西、廣西,這七省區(qū)大約占寧姓總人口的61%。其次分布于陜西、山東、黑龍江、江西、內蒙古、廣東,這六省區(qū)又占了25%。河南為當代寧姓第一大省,居住了寧姓總人口的12%。全國重新形成了以中原河南為中心,北連河北與遼寧,南接湖南和廣西的寧姓分布區(qū)。
寧姓在人群中分布在豫陜、河北東北、山西大部、甘肅東部、***西北、山東西段、湖北大部、重慶北部、安徽南端、江西、湖南南部、福建西部、廣東南部、海南、
廣西大部、云南西段、黑吉遼、內蒙古東北,寧姓占當?shù)厝丝诘谋壤话阍?.12%以上,有的達到0.3%以上,以上覆蓋面積約占了國土總面積的28.8%,居住了大約57%的寧姓人群。在粵湘大部、廣西北部、貴州南部、云南東端、福建南部、浙江西部、皖魯大部、江蘇西北、河北大部、京津、山西北部、內蒙古中部、寧夏、甘
肅大部、四川北段、重慶中部、湖北東部和南部,寧姓占當?shù)厝丝诘谋壤话阍?.08%—0.12%之間,以上覆蓋面積約占了國土總面積的21.9%,居住了大約31%的寧姓人群。
寧姓的傳統(tǒng)文化:
郡望和堂號
寧姓的郡望為齊郡。寧姓以難及為其堂號。“難及”堂號出自春秋時寧俞。寧俞即衛(wèi)武子。衛(wèi)文公有道時,他從不上朝。到衛(wèi)成公無道時,他經(jīng)常上朝、周旋和諫議。當成公為晉國所執(zhí)時,他輔君復國,世稱其忠。孔子贊譽他說:“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不可及,就是難啊。
楹聯(lián) 重要的寧姓楹聯(lián)有以下四副:
直書全節(jié);復國表忠。
修史直書全其節(jié);輔君復國表其忠。
扣角興歌,得為霸佐;讀書發(fā)憤,卒為王師。
或智或愚,成保身濟君宏業(yè);且歌且挽,儲為卿作相奇才。
名人頻率和宗族先賢: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寧姓歷代名人31名,占總名人數(shù)的0.07%,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二百0八位;寧姓的著名醫(yī)學家占中國歷代醫(yī)學家總數(shù)的0.04%,排在并列第二百三十九位;寧姓的著名美術家占中國歷代美術家總數(shù)的0.03%,排在并列第二百四十一位。
歷史上重要的寧姓人物有:春秋時衛(wèi)大夫寧俞,齊上卿寧戚;戰(zhàn)國時周威公之師寧越;西漢濟南都尉寧成;北魏橫野將軍甄官主簿寧懋;隋朝欽州刺史寧猛力;唐朝越州刺使寧純,諫議大夫寧悌原,御史大夫寧賡;宋朝畫家寧濤、寧久中;元朝浙西道都元帥寧玉;明朝平羌將軍、總川陜兵寧正,大理左丞、左僉都御史寧杲;清朝弘文院大學士寧完我;民國民主***家寧調元。
寧姓血型:
寧姓人群的血型分布總的是:O型占33.8%,A型占28.5%,B型占28.9%,AB型占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