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姓有多少人口_陸姓起源及分布](/zb_users/upload/0/238.jpeg)
陸姓有多少人口
陸姓是中國人口最多的第六十位姓氏,在江浙、兩廣地區最有影響。當今陸姓人群大約占了全國人口的0.33%,總人口大約近420萬。
陸姓的起源與演變:
陸姓的源頭主要有三股:顓項、媯姓和允姓。
第一支出自顓項。據說顓項之子稱,稱的族人分布在今河南東南汝河地區。稱之子老童,老童之二子黎、吳回在高辛氏時代先后任祝融氏,祝融氏是古代掌管火種的首領之稱謂,代表著在氏族中的極高地位和權力。祝融氏黎有罪被誅,其中一支融入九黎族中南遷。吳回繼任祝融氏,吳回之子陸終,陸終氏族最早居于陜西西部秦嶺北、黃河南北地區。陸終氏族隨夏氏族東遷進入山西平陸,其中的一支再東遷到大陸(吳澤),今河南獲嘉,這已經靠近了先祖顓頊之墟。大約公元前1600年商滅夏,親夏的陸終氏族受商之壓迫,東遷山東汶上北的平陸,漢朝因此地置東平陸縣,與山西的西平陸縣相對。東平陸的一支陸終氏族又向北遷到陸鄉,在今山東陵縣。據甲骨文記述,商朝武丁時期(公元前1250年—公元前1192年在位),在山東汶上縣存在陸國,至周武王滅商后,陸終氏族所建立的陸國被魯國所并。陸終氏族之后的陸氏的歷史至少有4000年。
第二支出自媯姓。戰國時,齊宣王(公元前319—公元前301年在位)封少子田通于陸鄉,子孫以陸為氏。陸鄉即古陸終氏的居地,今山東陵縣。媯姓陸氏也有2300多年的歷史。
第三支出自允姓。西周末,西部允姓戎人一支進入秦嶺北的駱谷。此地為陸終氏的始居地區,陸終之長子名昆吾,居于駱谷的戎人取陸終昆吾之簡稱為陸昆,因變音為陸渾,史稱陸渾戎。在春秋初陸渾戎一支東遷到河南西部洛水上游,在今河南嵩縣東北伏流城北建立了陸渾國。春秋時期公元前525年,晉頃公滅陸渾國,子孫遂以國為氏,稱為華夏一份子。
外族基因的融入:
第四支來自外族的改姓。秦漢時期,廣西古稱駱越,也稱陸梁之地,駱越人的后裔多以陸為姓,是壯、布依、黎等族的先民,今廣西漢族、壯族多陸姓與此有關。西漢初匈奴人中有一支陸姓部落降漢入籍中原。魏晉南北朝,中原板蕩,戰火紛起,北方少數民族大批進入中原,中原百姓南迂東移,中原百姓中開始融入了大量的北方民族的血液,陸姓中同樣也發生這類事件。北魏孝文帝率領鮮卑諸族入主中原,代北九十九部落的姓氏全部改為漢族姓氏。與漢人混居,其中復姓步六弧氏為陸氏。從此以后,華北中原大地上的漢人無純血系可言。明朝初,元太祖成吉思汗四子托雷之六子阿里不哥,因避難于湖北洪湖下新河鄉,隱族埋名,遂以排行為姓,也姓陸。清朝時駐錦州的滿洲八旗人中也有陸姓,此陸姓可能出自漢族。入旗后滿化,后來又變回漢族。這些少數民族與漢人長期混居,逐步同化而成為當地的漢族。
歷史上陸姓的分布和遷移:
先秦時期陸姓活動在陜西、河南、山東、湖北地區。漢朝時陸姓已經播遷到江西、江蘇、安徽、湖南、河北、浙江等地。唐朝初期,中原地區出發的南下大移民,陸姓首次進入福建,進而向廣東移民。明朝時廣西的陸姓已成為南方中有影響的姓氏。清朝初進入臺灣。
宋朝時期,陸姓大約有25萬余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33%,排在第六十三位。陸姓第一大省是浙江,約占全國陸姓總人口的21%。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西、江蘇、福建,這四省陸姓大約占陸姓總人口的71%。其次分布于河南、廣西、安徽,這三省的陸姓又集中了19%。全國已初步形成了以江浙贛閩、廣西為中心的兩塊陸姓人口聚集區。
明朝時期,陸姓大約有52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56%,為明朝第三十七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陸姓人口增長比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要快。浙江仍為陸姓的第一大省,約占陸姓總人口的50%。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蘇,這二省陸姓大約占陸姓總人口的84%,其次分布于安徽和廣西,這二省的陸姓又集中了7%。東南方陸姓在這600年中有了長足的發展,而宋朝的陸姓大省江西在明朝時人丁銳減。宋元明600余年,陸姓的分布總格局變化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東南遷移。全國重新形成了浙蘇、廣西兩大塊陸姓人口聚集地區。
當代陸姓的分布和圖譜:
當代陸姓的人口近420萬,排在全國第六十位,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33%。明朝至今600余年陸姓人口由57萬增到420萬,增長了近7倍,陸姓人口的增長速度低于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陸姓人口的增長率是呈∧形的態勢。在全國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江蘇、廣西二省區,大約占陸姓總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廣東、上海、浙江、貴州、安徽,此五省市陸姓人口又占33%。江蘇居住了陸姓總人口的23%,為陸姓第一大省。全國重新形成了東方江浙和南部兩廣的兩塊陸姓聚集區。在600年期間,陸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了很大的區別,人群由東部向華中、華北的回遷已經大于由北向南和東的遷移,同時,向南方和西部的移民已
經成為最重要的移民流向。
陸姓在人群中分布在桂貴海、廣東大部、湖南西南、云南東部、重慶東南角、蘇滬浙、安徽大部、江西東北、福建北部,陸姓一般占當地人口比例在0.42%以上,其中中心地區可達3.7%以上,以上地區覆蓋面積約占了總國土面積的13%,居住了大約71%的陸姓人群。在湖南東北部、廣東東端、重慶大部、云南中部、四川東南、贛閩大部、臺灣、湖北東南和西南、安徽西北端、河南東南角、山東東南、遼寧、黑吉西部、內蒙古東部、寧夏大部、甘肅中部,陸姓在當地人群中的分布比例在0.21%—0.42%之間,其覆蓋面積約占了總國土面積的22.3%,居住了大約21%的陸姓人群。
陸姓的傳統文化:
郡望和堂號 陸姓的主要郡望有平原、河內、吳郡、河南等。陸姓的堂號除與郡望相同外,主要還有忠烈、黜霸等堂號。“忠烈”堂號來源于南宋左丞相陸秀夫。誓不降元,立益王于福州。元兵破崖山,秀夫從容仗劍驅妻、子蹈海死,然后負帝投海殉國。
楹聯 重要的陸姓楹聯有以下五副:
河北三虎;洛下雙龍。
劍南萬卷;云間二龍。
唐推內相;清著循聲。
鵝湖學派;蓮杜高風。
懷橘歸遺,奇童知孝;夢蓮應兆,才女工詩。
家訓格言 陸九韶,南宋著名學者,江西金溪人。他對家教十分重視,特制定了《居家正本制用》以為訓誡之辭。在他看來,居家須先正本,所謂“本”,即是孝悌忠信,讀書明理。主張對子孫要嚴加管束,認為“為人孰不愛家、愛子孫、愛身?然不克明愛之道,故終焉適以損之”,不應溺愛。陸氏治家訓子弟之道,歷來被譽為高風篤行,然也不乏錯誤之處,后世應以為戒。
名人頻率和宗族先賢: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陸姓歷代名人338名,占總名人數的0.74%,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二十四位;陸姓的著名文學家占中國歷代文學家總數的1.24%,排在第十四位;陸姓的著名醫學家占中國歷代醫學家總數的1%,排在第二十二位;陸姓的著名美術家占中國歷代美術家總數的1.3%,排在第十四位。
歷史上著名的陸姓人物有:西漢政論家陸賈;東漢穎川太守陸閎,荊州刺史陸稠;三國吳名將陸遜、陸抗,天文學家陸績;西晉文學家陸機;南朝宋著名道士陸修靜,畫家陸探微;唐朝經學家陸淳,訓詁學家陸德明,學者茶神陸羽,文學家陸龜蒙,名宰相陸贄;南宋詩人陸游,學者陸九韶、陸九齡,哲學家兼教育家陸九淵,大臣陸秀夫;元朝畫家陸廣,文學家陸友;明朝畫家陸治,戲曲作家陸采;明清之際學者陸世儀;清朝學者陸隴其,醫學家陸懋修,藏書家陸心源,文學家陸次云;清末民初外交家陸徽祥;語言學家蒹心理學家陸志韋,物理學家陸學善,中醫學家陸淵雷,語言學家陸宗達。
陸姓血型:
陸姓人群的血型分布總的是:O型占36.8%,A型占28.5%,B型占26.9%,AB型占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