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姓有多少人口
崔姓是中國人口最多的第五十八位姓氏,在山東、河北、河南等地最有影響。當今崔姓人群大約占了全國人口的0.34%,總人口大約在420多萬。
崔姓的起源與演變
崔姓源自姜姓。炎帝生于姜水而姓姜。炎帝裔孫伯夷,號太岳,虞夏之際,伯夷輔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在呂國,古城在今河南南陽西面。呂國歷經(jīng)了夏、商二朝,到商朝末,后裔呂尚,也稱姜子牙、太子望,輔佐周武王滅商有大功,周初被封于齊,國都山東臨淄,為周朝東部的重要諸侯國。太公之子丁公繼位齊國,丁公的長子名季子,他不愿意做國王,讓位于其弟叔乙,叔乙成為齊國的第三代國君。季子則食采于崔邑,古城在今山東章丘西北,其后遂以崔為氏。姜姓崔氏的歷史有3000年,以姜子牙之孫季子為其始祖。
外族基因的融入
第二支出自外族的改姓。在唐朝之前,崔姓是一族比較單純的群體,從唐朝開始,朝鮮半島上的新羅國的崔姓朝鮮人不斷進入東北地區(qū),過山海關進入中原,一直到清朝從未中斷過,目前崔姓仍為朝鮮和韓國的第一大姓。進入中國的朝鮮人除形成了中國朝鮮族外,一部分漢化為漢族,一部分成為滿洲八旗的滿族崔姓。清朝中葉后,滿洲八旗的崔佳氏族集體改為漢姓崔,而且很大一部分后來成為東北地區(qū)的漢族,近代東北地區(qū)的漢族崔姓的興起,主要的原因是朝鮮人和滿族的漢化。
歷史上崔姓的分布和遷移
先秦時期,崔姓一直為齊國的卿大夫.活動在山東地區(qū)。秦漢時期,崔姓發(fā)展很快,成為河北地區(qū)的大族,以此為源地向四周播遷,大凡崔姓尋祖,都要追到河北的清河和博陵二郡望。崔姓自西漢至宋,官宦不絕。魏晉至唐初,按士族門第排姓氏,崔姓居首位,連國姓李氏也屈于其后,可見崔姓的輝煌。尤其在唐朝崔姓最為顯耀,為宰相者出自清河的有11位。出自博陵的12位。宋朝以后,崔姓分布更為廣泛。
宋朝時期,崔姓大約有37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48,排在第四十三位。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陜西、河南,這三省崔姓大約占崔姓總人口的54%,其次分布于山東、廣東、安徽、江蘇四省。河北為崔姓第一大省,居住了崔姓總人口的24%。當時的冀、豫、秦地區(qū)為崔姓聚集中心。
明朝時期,崔姓大約有35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38%,為明朝第六十六大姓,在全國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蘇、山東、山西、河北,這四省崔姓大約占崔姓總人口的73%,其次分布于江西、河南兩省。江蘇省的崔姓人口約占崔姓總人口的24.6%,為崔姓第一大省。全國的崔姓人口流動從北向東南遷移,全國重新形成了北部魯冀晉、南方江蘇兩塊崔姓人口聚集區(qū),崔姓重心向東漂移。
當代崔姓的分布和圖譜
當代崔姓的人口已達到420多萬,為全國第五十八位姓氏,大約占全國入口的0.34%。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崔姓人口呈下降的態(tài)勢。在全國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山東、河北、河南,這三省的崔姓占崔姓總人口的42%。其次分布于遼寧、山西、黑龍江、江蘇、陜西、吉林.這六省的崔姓又集中了32%。全國形成了關內(nèi)魯冀豫、關外黑吉遼兩塊崔姓聚集地區(qū)。自明朝至今600年間,崔姓人口流動由東南部向華北、華中的回遷十分強勁,東北的崔姓迅速增長。
崔姓在華北和東北地區(qū)是比較常見的姓氏之一。崔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在魯豫晉、冀京津、黑吉遼、內(nèi)蒙古大部、陜西大部、甘肅東端、鄂皖蘇北段,崔姓一般占當?shù)厝丝诘谋壤?.6%以上,中心地區(qū)可達1.4%以上,以上覆蓋面積約占了總國土面積25.4%,居住了大約71%的崔姓人群。在甘肅大部、寧夏、陜西南端、內(nèi)蒙古中西部、川渝北段、湖北大部、皖蘇中部、云南中部.崔姓一般占當?shù)厝丝诘谋壤?.3%--0.6%之間,以上覆蓋面積約占了總國土面積的14.6%,居住了大約14%的崔姓人群。
崔姓的傳統(tǒng)文化
郡望和堂號 崔姓的郡望和堂號有清河、博陵、滎陽等。崔姓以清河、噤李為其堂號?!班淅睢碧锰柍鲎蕴瞥娙死畎?。唐朝崔顥在任尚書員外郎時,曾游黃鶴樓,在樓上題了一首文情俱佳的詩。一天,李白又游黃鶴樓時,見到了崔顥的詩,覺得太棒了,自愧不如崔顥,不敢在黃鶴樓的墻上再作詩了,只是吟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薄班淅睢币辉~就出于典故。
楹聯(lián) 崔姓楹聯(lián)有以下五副:
一門孝友;三禮義宗。
五原賢守;四皓齊名。
世推三虎;人羨五虎。
覆甌待相;卻碧鳴廉。
千百載祖德宗功,培根固本,憶先世文臣學士,武將王侯,豈第名覆金甌,獨高唐代;三萬里川源河岳,毓秀鐘靈,愿后人黼黻簪纓,垂紳縉笏,依舊門排棨戟,大振潛陽。
家訓格言 崔汲,明朝中期人,其《家閑》是一部很有影響的傳世佳作。他以孔子的“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之言,要求子女作為立身處世之本。同時也要求子女注重個人修養(yǎng),“無益之人勿交,無益之書勿讀,無益之言勿述,無益之事勿親”,提出“交以輔仁,則損者遠;書以明性,則或者釋;言之明道,則肆者飭;事以提身,則正者存”的處世之道。崔汲所訓的皆為儒家道德準側并加以發(fā)揮,因此,當時其《家閑》的評價是很高的。
家譜 目前在上海圖書館中收藏崔姓族譜11部,全國其他單位和美國的圖書館還收藏崔姓族譜38部。
名人頻率和宗族先賢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崔姓歷代名人288名,占總名人數(shù)的0.63%,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二十九位;崔姓的著名文學家占中國歷代文學家總數(shù)的0.77%,排在并列第二十六位;崔姓的著名醫(yī)學家占中國歷代醫(yī)學家總數(shù)的0.3%,排在并列第六十八位;崔姓的著名美術家占中國歷代美術家總數(shù)的0.37%,排在第五十九位。
歷史上崔姓的重要人物有:秦朝東萊候崔意如;西漢東萊侯崔伯基;東漢文學家崔骃,書法家崔瑗,政論家崔寔;北朝北魏白馬公崔宏,司徒崔靈恩,史學家崔鴻;唐朝文學家崔融,詩人崔國鋪、崔顥,宰相崔玄綜、崔知溫、崔仁師,嶺南節(jié)度使崔護;北宋畫家崔白,經(jīng)學家崔子方;明朝畫家崔子忠;清朝學者崔述;民國經(jīng)學家崔適;當代電影演員、導演崔嵬。
崔姓血型
崔姓人群的血型分布總的是:O型占31.8%,A型占28.2%,B型占30.5%,AB型占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