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姓有多少人口_雷姓起源及分布](/zb_users/upload/0/91.jpeg)
雷姓有多少人口
雷姓是中國人口最多的第七十八位姓氏,在四川、湖南、陜西最有影響。當今雷姓人群大約占了全國人口的0.24%,總人口大約在300余萬。
雷姓的起源與演變:
構成當代漢族雷姓系出神農氏。傳說神農氏的后裔榆罔為神農氏時代的末期帝王,榆罔時政務廢弛,蚩尤作亂,諸侯皆歸附黃帝,黃帝平定蚩尤后,確立了部落聯盟中的領導地位。榆罔之子方,因輔佐黃帝平定蚩尤有功,被封于方山,即今河南嵩山,稱方雷氏。方雷氏是黃帝時代重要的方國,黃帝之元妃出自方雷氏,生子青陽,即少昊(少皞)帝。方雷氏的子孫以國為氏有方雷氏,后又分單姓方氏、雷氏。黃帝之臣雷公,為方雷氏之后裔。雷氏至少有4000多年的歷史。
外族基因的融入:
另一支出自外族的改姓。雷姓中融入外族血液始于秦漢,最重要的事件有:首先是西漢南安郡雷姐羌有大姓雷,是取族名首字為姓,自稱出自炎帝之裔方雷氏之后,與漢族雷姓同源,歷漢晉南北朝,主要活動于陜西寶雞地區和甘肅慶陽地區,后來完全漢化;東漢南郡潳山蠻有雷姓,南郡地處湖北襄樊以南、長江以北一帶,潳山蠻屬南蠻一種,后來也完全漢化;三國蜀漢下辨的雷姓出自氐族,下辨地處甘肅成縣西,后融入氐族楊氏之中,到隋唐時,隨氐族楊氏一起也完全漢化;以上三支漢化后的雷姓是***雷姓姓族中最重要的組成,其人數可能超過方雷氏后裔的雷氏,目前在陜西渭北地區的地名中仍留有大量的帶雷字的村名和地名。
南方地區的漢族雷氏一部分來自南蠻盤古氏之后,盤古氏后裔是當代苗、瑤、畬等族的先民,雷姓為其大姓,尤其在贛浙閩地區畬族中為四大姓氏之一。北方地區的雷姓一部分來自女真人的后裔,北宋金國的阿典氏族集體改姓為雷氏,其中沒有改姓的北移東北地區,至清朝時成為滿洲八旗阿克占氏族,后來也集體改姓雷氏,除一部分成為滿族外,其余與漢族長期混居后也同化為當地的雷姓漢族。
歷史上雷姓的分布和遷移:
先秦時期,雷姓活動限于河南,但一直不活躍,史書上很少有記載。直到秦漢,雷姓東遷安徽、江西,開始在東部發達起來,形成著名的豫章雷姓大族。魏晉南北朝是雷姓發展的重要時期,西北羌族、氐族以及巴蜀蠻中雷姓的興起和漢化,陜甘寧地區和川鄂地區成為雷姓的重要活動中心,形成著名的馮翊雷氏望族。唐宋時期,雷姓除繼續在西北發展外,向南方和東南地區的移民成為主流,到明朝時,雷姓的重心向南和東南移動,南方各地基本都有雷姓,尤盛于贛閩地區。
宋朝時期,雷姓大約有17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24%,姓氏排在第七十七位。當時雷姓第一大省是陜西,約占了全國雷姓總人口的53%。雷姓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陜西、甘肅,這二省雷姓大約占全國雷姓總人口的68%,其次分布于江西、四川、河南、廣西、湖北、福建,六省的雷姓占雷姓總人口的29%。全國形成了陜甘、江西兩塊雷姓聚集地。
明朝時期,雷姓大約有15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16%,排在一百位之后。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雷姓人口的增長率為負值。面對戰亂和***,受害群體首先應是主體在北方的人群,雷姓一直活動于北方地區,自然遭到嚴重的沖擊。當時雷姓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湖南、福建,這三省雷姓大約占雷姓總人口的63%,其次分布于山西、四川、湖北、陜西,這四省的雷姓又集中了27%。江西為雷姓第一大省,占雷姓總人口的30%。宋元明期間,雷姓人口主要由北向東南部、由西北向南遷移。全國重新形成了東南贛湘閩、西北晉陜川兩大塊雷姓聚集地,雷姓人口重心由西北向東南移動。
當代雷姓的分布和圖譜:
當代雷姓的人口已達到300余萬,為全國第七十八位姓氏,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24%。從明朝至今600年中雷姓人口由15萬增到300余萬,增長了20倍,雷姓人口的增長速度高于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宋朝至今1000年中雷姓人口的增長率是呈∨形的態勢。目前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湖南、陜西三省,大約占雷姓總人口的40%,其次分布于湖北、貴州、河南、福建、廣西,這五省區又集中了30%的雷姓人口。四川為當代雷姓第一大省,居住了雷姓總人口的16%。在近600年中,雷姓人口主流是由東南部向西北、西部強勁地回遷,雷姓人口重心由東南向西移動。全國形成了西北陜西、西部川鄂貴湘、南方福建三塊雷姓聚集區域。
雷姓在人群中分布在陜渝、湘黔桂、云川東鄙、甘肅東部、晉豫西部、鄂贛粵大部、浙江南部、福建北部、***西南,雷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42%以上,中心地區達到1.6%以上,其覆蓋面積約占了全國總面積的21.7%,居住了大約56%的雷姓人群。在云南中部、四川中部、甘肅大部、寧夏、青海東部、內蒙古中部、山西中部、黑龍江西部、豫皖南部、湖北東北、江西北部、浙江中部、福建西部、廣東東部和南端、臺灣北端、***西北,雷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28%—0.42%之間,其覆蓋面積約占了全國總面積的18.8%,居住了大約20%的雷姓人群。
雷姓的傳統文化:
郡望和堂號 雷姓的郡望主要有豫章、馮翊、南安、新平等。除了有與郡望同名的堂號外,雷姓的重要堂號還有謙讓。“謙讓”堂號典出雷義。雷義,東漢鄱陽人,雷義與同郡陳重是好友,情誼深厚。當太守推舉陳重為孝廉時,陳重要讓給雷義,太守不同意。而刺史推舉雷義為茂才時,雷義也要讓給陳重,刺史不允許。雷義遂裝瘋披發遠走他鄉。后官侍御史、南頓令。
楹聯 重要的雷姓楹聯有以下三副:
情逾膠漆;光濁斗牛。
鐘山招隱;雍丘著名。
學精易理;忠播睢陽。
名人頻率和宗族先賢: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雷姓歷代名人63名,占總名人數的0.14%,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一百二十八位;雷姓的著名文學家占中國歷代文學家總數的0.04%,排在并列第二百一十八位;雷姓的著名醫學家占中國歷代醫學家總數的0.14%,排在并列第一百零二位;雷姓的著名美術家占中國歷代美術家總數的0.14%,排在并列第一百一十五位。
歷史上重要的雷姓人物有:南朝宋藥學家雷斅;北朝北魏渭州刺史雷紹;唐朝宮廷樂師雷海青,山越首領雷萬興;北宋紹州刺史雷孝先;明清之際建筑家雷發達;清朝陜西按察使雷以諴,學者雷學淇;當代工藝美術家雷圭元,歷史學家雷海宗,青年榜樣***。
雷姓人群的血型分布總的是:O型占35.3%,A型占29.3%,B型占27.1%,AB型占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