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姓的來源 姓曹的起源](http://m.tuchui.cn/zb_users/upload/2023/05/20230504101616_77394.jpg)
曹姓的來源 姓曹的起源
曹姓起源主要有兩大支系∶高陽氏 和姬姓。
第一支為黃帝之商高陽氏額項之后。額項后裔況融氏吳回,吳回之子陸終第五子安,曹姓。曹部落最早居于陜西周至的曹地,因曹地盛產棗子,部落又把棗作為重要食物的來源,所以奉棗為氏族的圖騰,棗是曹氏族的徽記,后成為姓,曹部落最終發(fā)展成為***。后來曹人東遷河南靈寶東的曹陽,舜、夏至商初,曹人一直居于曹陽,曹與夏為同族,商滅夏后,曹與商對抗,成為方國,稱曹方。商初,曹方遭商的征伐,曹人東遷河南滑縣東的灌邑。商王盤庚遷都股,史稱股商,股即今河南安陽。因漕邑鄰近商都,曹人被迫東遷山東定陶。商末國滅,子孫以國名為氏。陸終后裔的曹氏歷史至少有3100 年。
據說,商滅曹后,一支曹人南下,越過臺灣海峽,進入臺灣,成為今臺灣高山族中曹部落的先民。居于河南西部靈寶的曹人,商初遭討伐后,其中一支經河西走廊西遷***,在甘肅祁連山之北建立戰(zhàn)國時的"昭武九姓"之一曹國。漢初,因匈奴的壓迫,被迫西遷中亞,在阿姆河一帶再建曹國,與中亞人混居,形成隋唐時期西域著名的昭武九姓之一
第二支出自姬姓。周武王滅商后,封其少弟叔振鐸于曹,伯爵,建都陶邱,即今山東定陶縣北。到戰(zhàn)國后期,公元前487年宋景公滅姬姓曹國,子孫遂以國名為氏。姬姓曹氏的歷史有300 多年。普遍使用曹姓是在曹國滅亡以后,也有2400多年的歷史。
外族融入
建立西域昭武九姓之一的曹國的人,為戰(zhàn)國后期曹人后裔西遷中亞后與當地人混居的后代。到隋唐時,西域的曹國人進入中國后仍以曹為姓,并加入漢人的集體。融入曹姓群體中的外族主要有∶西漢匈奴族的曹部落的歸順,宋朝金國的女真人奧敦氏族,西夏黨項人中的曹姓,清朝滿洲八旗的索佳氏、索綽絡氏、鄂托氏等氏族的集體改姓曹。這些外族與漢族長期混居后最終同化為漢族。
另外,東漢末由夏侯姓改的曹姓是曹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曹操是這支血脈的后裔,其后代繁榮昌盛,形成了著名的郡望譙國曹姓。
分布與遷移
先秦時期,曹姓主要活動在甘肅山東和江蘇北部。秦漢時,曹姓已分布于長江以北各省和華東地區(qū)。唐初和唐末,中原有兩次南下大的移民潮,曹姓是進入福建的中原姓氏之一。唐末宋初,曹姓進入兩廣。清初,曹姓進入臺灣地區(qū)。
宋朝時期,曹姓大約有63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81%,排在第二十四位。曹姓第一大省是河北,約占全國曹姓人口的41.4%。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河南,大約占全國曹姓人口的54%;其次分布于安徽、江西、浙江等省。全國形成了北部冀豫、東南皖贛浙兩大曹姓聚集區(qū)。
明朝時期,曹姓大約有61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65%,列第三十位。宋元明600余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曹姓人口增長值為負值。明朝以前,曹姓的主體一直在中原和山東,宋元明時期北方連續(xù)不斷的戰(zhàn)爭,曹姓人群受到了嚴重的沖擊,人口減少十分明顯。明朝時期,江蘇為曹姓第一大省,約占曹姓總人口的19.3%。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蘇、山東、浙江,大約占曹姓總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江西、安徽等省。全國形成了魯蘇浙贛皖曹姓人口聚集區(qū)。
當代曹姓人口已達791萬,為全國第三十位大姓,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6%。主要分布于河南、江蘇、山東,湖南四省,大約占曹姓總人口的34.1%;其次分布于河北、安徽、四川、湖北、陜西,集中了曹姓總人口的27.7%。河南為曹姓第一大省,大約占曹姓總人口的9.5%;江蘇緊隨其后,為9.4%。全國重新形成了豫魯冀、流蘇和湘鄂川三塊曹姓高密度聚居區(qū)。
郡望與堂號
郡望和堂號∶曹姓的郡望主要有譙國、彭城、高平、巨野、金鄉(xiāng)、亭山、東海、陳留、清河、巨鹿、武威、西平、天水,馮綿、華陰,濟陰等。曹姓的堂號有德國、清慎,清靖、無為,惇敘,停睦、余慶、寧壽、孝友、積慶等。"清靖"堂號也稱"無為",典出西漢的曹參。曹參在蕭何死后,繼承宰相之位,一本蕭何時的規(guī)矩辦事,史稱"蕭規(guī)曹隨"。曹參當政時,省刑法,薄科稅,無為而治。百姓歌頌他"載以清靖,民以寧一"。
宗族先賢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曹姓歷代名人285 名,占總名人數的0.63%,并列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三十一位。曹姓的著名文學家占中國歷代文學家總數的0.86%,排在第二十二位;曹姓的著名醫(yī)學家占中國歷代醫(yī)學家總數的0.67%,排在第三十位;曹姓的著名美術家占中國歷代美術家總數的0.82%,排在第二十七位。
曹姓歷代重要人物∶商紂王左師曹觸龍;春秋末孔子弟子曹恤;戰(zhàn)國魯國武士曹沫;西漢丞相曹參;三國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魏大將軍曹仁,魏詩人曹植,吳畫家曹不興;北朝北齊畫家曹仲達;唐朝詩人曹鄴;宋朝名將曹彬;元朝畫家曹知白;明朝文學家曹學栓,畫家曹霸,學者曹端;清朝軍機大臣曹振鏞,小說家曹雪芹,文學家曹寅,詩人曹貞吉,學者曹廷杰;民國直系軍閥首領、大總統(tǒng)曹錕,戲劇音樂家曹知白;當代鐵道電氣化專家曹建獻,醫(yī)家曹炳章,翻譯家曹靖華,心理學家曹日昌,生物化學家曹天欽,化學工程學家曹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