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姓的來源,姓陳的起源
相傳黃帝與西陵氏之女生有三子∶昌意、玄囂、龍苗。昌意之孫為高陽氏顓項,接黃帝之位;玄囂之孫為高辛氏帝嚳,繼題頊為帝;龍苗之后南移為南蠻之祖。帝嚳娶陳鋒氏之女,生子放勛。放勛繼位后稱堯,堯傳位于舜。舜的部落居于山西水濟蒲州鎮南的奶水旁,舜氏族以河水之名姓的。公元前2070年,禹繼舜位,建立夏朝。夏王封舜之子商均于虞,故城在今河南虞城西南,史稱有虞氏,后稱虞國。現虞城西有商均墓村,是商均的墓地。而居于妙水旁虞鄉的舜的后裔虞遂被夏王遠封于遂,故地在今山東寧陽西北。商朝時,商王改封虞遂的后商于陳,故城在今河南淮陽東南。陳所處之地為帝堯的母親氏族陳鋒氏部落的故地,因而稱為陳,妨姓陳國誕生于商朝。
公元前 1046 年周滅商,周武王封商均的直系后裔媯滿于陳,以取代親商朝的虞遂后裔的陳國。陳國在西周時期是十二諸侯之一,國勢和地位僅次于"五霸",東周之后國勢急劇衰落,公元前479年,楚惠王滅陳國,陳國子孫遂以國名為氏。河南淮陽是陳姓的發源地,至今淮陽仍冠有"老陳戶"的別稱。陳姓得姓由商朝的陳國算起,至少已有3500 年的歷史。?公元前672年,陳厲公之子陳完逃奔齊國,改陳氏為田氏。齊景公以后,陳完后商世代為齊國重臣。公元前410年,裔孫悼子建立田齊,公元前378年姜姓齊國滅亡。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滅田姓齊國,統一中國。齊王田建的第三子田軫在齊國***之前投奔楚國,出任楚相令尹,被封為穎川候,封地在今河南長葛市北,并恢復陳姓。陳軫是穎川陳姓的始祖。這支陳姓成為當代陳姓中最重要、最大的支派。穎川派后裔東漢名臣陳宸的故居在河南長葛東古橋鄉陳故村,2000 年來沒改過村名。
外族融入
從西漢初期的匈奴族、南北朝的鮮卑族、明初的蒙古族,一直到清朝的滿洲八旗,均有改姓陳姓的。華北地區的陳姓含有匈奴族、鮮卑族的基因,東北地區的陳姓主要融人了滿族和蒙古族的血液。
分布和遷移
先秦時期,陳姓主要活動于河南、安徽,湖北等地。秦漢時期,陳姓的足跡已踏入湖南、江蘇、山西、山東。
西晉末年,中原動蕩,居民紛紛南遷,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是陳姓主要的遷移地區。同時,中原地區大姓林、黃、陳、鄭率先進入福建。到南朝時,陳姓已經成為福建的四大姓之一,主要是額川派陳宸的后裔。陳宸十世孫陳霸先在南京建立陳朝,史稱陳武帝。南朝陳國封了許多陳姓王,子孫遍布長江與珠江之間,為陳姓在東南地區的發展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唐朝初,以河南固始人為主體,陳政、陳元光父子率58姓經江西攻入福建,祖孫四代一直任漳州地區的行政長官,后人尊陳元光為"開漳圣王",其后裔成為閩粵臺地區和南洋諸島陳姓的主要派系。唐末固始人王審知在福建建立閩國,大批中原陳姓再一次移民福建。從此,陳姓成為東南地區的第一大姓。
宋朝時期,陳姓大約有300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3.9%,為宋朝第六大姓。陳姓第一大省是福建,約占全國陳姓人口的20.8%。主要分布于福建、江西、浙江、四川四省,大約占陳姓總人口的57%;其次分布于河南、廣東、江蘇、湖南四省,占陳姓總人口的26%。全國形成了以閩粵贛湘、蘇浙、四川、河南為中心的四大塊陳姓聚集地。
明朝時期,陳姓大約有420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4.5%強,為明朝第四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陳姓人口增長比全國人口的增長要高得多,純增長率高達 40%。主要分布于浙江、江蘇、江西、福建四省,大約占陳姓總人口的55.4%;其次分布于廣東、安徽、山東,湖南四省,占陳姓總人口的24.6%。浙江為陳姓第一大省,約占陳姓總人口的 20%。全國重新形成了浙蘇皖魯、贛閩粵湘兩大塊陳姓人口聚集地區,陳姓聚集重心開始裂解,向東、向南分離。
當代陳姓人口已達到6130萬,為全國第五大姓,大約占全國人口的4.61%。從明朝至今600年中,陳姓人口由420萬激增到6130萬,增長了14倍多,增加速度略超全國人口的增加速度。宋朝至今1000余年,陳姓人口的增加率呈上升的態勢。主要分布于廣東、福建、四川、江蘇四省,大約占陳姓總人口的33.3%;其次分布于浙江、湖南、河南、湖北、安徽、臺灣、廣西、山東 江西,貴州十省區,占陳姓總人口的4.4%。廣東為當代陳姓第一大省,占陳姓總人口?的 13.3%。全國形成了以長江為分水嶺、北少南多的陳姓分布局面。粵閩浙臺為陳姓高聚集中心,然后向西北方向呈梯度減少。
郡望與堂號
郡望和堂號;陳姓的郡望多達11個,最重要的是額川,其次為廣陵、河南、下邳、東海、汝南、武當、新安、廬江,馮翊、京兆。陳姓除了把這些都望作為堂號外,還有三恪、德星,德聚、繩武、存誠等堂號。"三恪"堂號典出西周初,周武王封黃帝之后于薊、帝堯之后于祝、帝舜之后于陳,史稱三恪,表示他們是周朝的客人,不是臣子,受到周王室的敬重。
宗族先賢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陳姓歷代名人1219 名,占總名人數的2.68% ,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五位。陳姓的著名文學家占中國歷代文學家總數的3.94%,排在第五位;陳姓的著名醫學家占中國歷代醫學家總數的4.4%,排在第三位;陳姓的著名美術家占中國歷代美術家總數的4.52%,排在第四位。
陳姓人才輩出,彪柄于史冊的人物數不勝數∶春秋末孔子弟子陳亢;秦末農民起義軍領袖陳勝;西漢名相陳平;東漢法學家陳寵,大臣陳藩,文學家陳琳;南朝陳武帝陳霸先;唐朝詩人陳陶;南宋思想家陳亮;元末割據江南***的陳友諒;明朝畫家陳洪綬;清朝名將陳化成,醫學家陳修圓,太平天國名將陳玉成;國民黨名將陳波,近代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