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姓的來源 姓薄的起源
薄姓的起源有四支:姜姓、子姓、薄姑氏和鮮卑族。
第一支出于姜姓。炎帝之裔有薄國,故地在今河南商丘北與山東曹縣接界處,以國名為氏。
第二支出自子姓。宋大夫食采于薄城,原薄國之地,子孫因以為氏。
第三支出自薄姑氏。相傳唐堯時遷奄君于薄姑,青州博昌縣故地在今山東博興南東北六十里,即為商朝諸侯薄姑氏之封地,薄姑系夏殷時諸侯,后以薄姑為氏。薄姑氏之后改為薄氏。
第四支源于鮮卑族。南北朝北魏時孝文帝改代北姓薄系氏為薄氏。
分布與遷移
明朝時期,薄姓大約有12000人主要分布于山西、江蘇、山東等地。
當代薄姓人口有14萬,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011%,排在全國第三百三十七位。山東為當代薄姓第一大省,占薄姓總人口的20.5%;其次分布在河北、山西、遼寧、河南、江蘇這五省大約集中了薄姓總人口的46.2%。
郡望與堂號
薄姓的郡望為譙郡、雁門。薄姓以格物為其堂號。“格物”堂號典出明朝薄玨。薄玨,長洲人,居嘉興。崇禎年間流寇劫掠安慶,巡撫張國維調薄玨入城,制造鋼炮、千里鏡、火銃、地雷、地弩等武器,為保衛安慶發揮了重要作用。朝廷褒獎并任其為官,薄環謝辭。回歸故里,著有《渾天儀圖說》和《格物測地論》。格物,就是幾何光學。其族人以此為榮,遂以此為堂號。
宗族先賢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薄姓歷代名人5名,占總名人數的0.011%。薄姓的著名文學家占中國歷代文學家總數的0.01%;薄姓的著名醫學家占中國歷代醫學家總數的0.01%,并列排在第四百三十九位;薄姓的著名美術家占中國歷代美術家總數的0.013%,并列排在第三百三十一位。
歷史上著名薄姓人物:春秋衛國賢臣薄疑;西漢軹侯、漢景帝薄太后弟薄昭;東晉末后趙安北將軍薄曜;南朝宋給事中、書法家薄紹之;五代后唐左金吾大將軍,晉州留后薄文;明朝弘治進士、四川道監察御史薄彥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