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姓的來源 姓鮑的起源](http://m.tuchui.cn/zb_users/upload/2023/05/20230504084729_74502.jpg)
鮑姓的來源,姓鮑的起源
鮑姓源起主要有兩支:風姓和姒姓。
第一支出自風姓。庖犧氏即伏羲氏,其后有鮑氏。
第二支出自姒姓。夏禹裔孫敬叔(即杞公子)仕齊,齊桓公時封敬叔之子鮑叔牙食采于鮑,故地在今山東歷城東,以邑名為氏。
外族融入
鮑姓的血系一直比較單一。魏晉時期,代北突厥人姓俟力伐氏(即俟力發氏)改為鮑姓,這是外族血液融入鮑姓的首次重大事件。到清朝初期,北方滿洲人紛紛改本族姓為漢姓時,清滿洲八旗姓保佳氏、瓜爾佳氏等均有改為鮑氏的。隨后清蒙古八旗姓博爾濟吉特氏、博爾吉錦氏漢姓均為鮑氏。蒙古人姓孛兒只斤氏、不古納臺氏、布和楚德氏、郝日其特氏、博爾濟吉特氏、德楞古惕氏、博爾濟特氏、包格祿德氏、包各魯惕氏、包拉各楚惕氏、布忽圖惕氏,漢姓均有鮑氏。所以目前北方鮑氏中已經融入多種外族的血液。
分布與遷移
先秦時期,鮑姓很少為人所知,鮑姓主要活動在山東地區。
宋朝時期,鮑姓大約有81000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11%,排在第一百三十二位。鮑姓第一大省是安徽,約占鮑姓總人口的30%。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安徽、浙江、江西、山東、江蘇等。
明朝時期,鮑姓大約有84000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09%,排在第一百五十位以后。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安徽,這兩省約占鮑姓總人口的66%。浙江為鮑姓第一大省,占鮑姓總人口的43%。其次分布于陜西、江蘇、山東、江西等。全國形成了以浙皖蘇、陜西為中心的兩塊鮑姓分布區。
當代鮑姓人口約有82萬,為全國第一百七十三位姓氏,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062%。目前主要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蘇、山東四省,大約集中了鮑姓總人口的49.1%;其次分布于湖北、河南、河北,這三省又集中了鮑姓總人口的15.5%。浙江為鮑姓第一大省,占鮑姓總人口的17.3%。
郡望和堂號
郡望和堂號:鮑姓的郡望有泰山、東海、河南、上黨。鮑姓的著名堂號有下車、進賢。“進賢”堂號出自春秋鮑叔牙。鮑叔牙事齊桓公,與公子糾作戰時,俘虜了其謀士管仲。桓公因管仲在兩軍對壘時射中過他,想殺管仲。鮑叔牙對桓公說“你想抱私仇呢,還是想當天下的霸主?管仲在射你時,是各為其主,說明他的忠。他治國的能力比我強百倍,是宰相的材料。”桓公采納了鮑叔牙的意見,拜管仲為相。管仲果然幫桓公圓了諸侯霸主的夢,一匡天下。
宗族先賢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鮑姓歷代名人85名,占總名人數的0.19%,并列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一百零一位。鮑姓的著名文學家占中國歷代文學家總數的0.22%,并列排在第九十一位;鮑姓的著名醫學家占中國歷代醫學家總數的0.17%,并列排在第九十五位;鮑姓的著名美術家占中國歷代美術家總數的0.17%,并列排在第一百零一位。
歷史上鮑姓的重要人物:春秋時齊國大夫鮑叔牙;西漢諫議大夫、司隸鮑宣;東漢東海相鮑永,汝南太守鮑昱,大司農鮑德;西晉南海太守鮑元;東晉思想家、無神論者鮑敬言;南北朝宋文學家鮑照,宋文學家鮑令暉;唐朝京兆尹鮑防;明朝監察御史鮑忠;清朝秘書院大學士鮑承先,湘軍將領、浙江提督鮑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