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姓的來源 姓阿的起源](http://m.tuchui.cn/zb_users/upload/2023/05/20230504080948_63643.jpg)
阿姓的來源 姓阿的起源
阿姓源出兩支:官名和鮮卑姓。
第一支出自官名。商時伊尹為阿衡,阿衡為官名,一種保護教養之官。伊尹的旁支子孫有以其官名為氏的。
第二支來自鮮卑族。南北朝北魏孝文帝時改鮮卑族姓阿伏干氏、阿伏氏、阿賀氏等為阿氏。
外族融入
阿姓氏族比較復雜,歷史上不斷地融人其他民族的血液。唐時右屯衛將軍金城郡公阿羅憾,為波斯人。明時云南麗江土巡檢阿氏為納西族,永寧府土知州阿氏系蒙古族,開化府土官阿氏均為彝族,大理府鄧川州知州阿氏為白族,大侯州巡檢司土巡檢阿氏為布朗族。清時貴州安順府土司、青海樂都七司均系蒙古人,清滿洲八旗姓也有改姓阿氏的。當今鄂倫春、達翰爾、鄂溫克、土、傣、羌、回、藏、傈僳等民族中均有阿姓。
分布與遷移
宋朝時期,阿姓人口稀少,主要分布于青海。
明朝時期,阿姓主要分布在浙江、河北等地。
當代阿姓人口有13.6萬,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01%,排在全國第三百四十二位。內蒙古為當今阿姓第一大省區,大約占阿姓總人口的44.5%;其次分布在云南、***、安徽、青海,這四省區大約集中了阿姓總人口的46.1%。
郡望與堂號
阿姓的郡望是河南。河南,漢改三川郡詈,治雒陽,故城在今河南洛陽東北。轄境相當于今河南黃河以南洛水、伊水下游,雙洎河、賈魯河上游黃河以北原陽等地。
宗族先賢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阿姓歷代名人7名,占總名人數的0.015%,并列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四百四十九位。阿姓的著名文學家占中國歷代文學家總數的0.01%;阿姓的著名醫學家占中國歷代醫學家總數的0.02%,并列排在第三百二十五位:阿姓的著名美術家占中國歷代美術家總數的0.0066%,并列排在第四百位。
阿姓歷代重要人物:唐朝檢校工部尚書、振武節度使、安定郡王阿光進,收集整理古爨族文字學者阿町;明朝嘉靖進士、知晉寧縣阿其麟;清朝乾隆年間屯練十都司,舒克丹巴鄂巴圖魯阿忠保。